根深信道 同宗缘行 - 闪汇惠惠 - 爱扫码·i3m.cn:3hhh.cn/6634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6634 搜一搜.cn/6634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362回复:1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6634
·搜一搜.cn/根深信道 同宗缘行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7-21 06:55
 根深信道 同宗缘行
(人间菩提)
【证严上人7月19日彰化行脚开示】 “看到老菩萨很欢喜,看到年轻菩萨让我很快乐,欢喜是人人健康,尤其是人人把握时间,发挥生命中最有价值,为人间、为地球在付出,所以很欢喜。” 证严上人行脚来到彰化分会,7月19日聆听了当地志工报告会务推展后,也在慈济人联谊中开示,慈济法亲之间的缘,来自于同心同志愿。

 “我们都同一个心,也同一个志愿,对不对?这样叫作有缘——你们看到师父欢喜,师父看到你们感恩也欢喜。因为我们现在的地球,就是人间,真的很需要人人的爱心,用爱来付出。年轻人,他能看到我们老一辈、前一代的人这么付出,也感动着现在的年轻人。” ...
证严上人开示:“佛陀已经离开,对我们人间来说是二千五百多年,不过佛陀说他永远都在,无处不在,没有他不在的地方。那是在哪里?在人的心里,人只要你相信,信佛,佛就在你的心,这样的法教我们,我们信受奉行。所以常常说,念佛要念入心,佛心就是自己的心,我们大家要立菩萨的志愿,菩萨的志愿就是大家落实,大家身体力行,人人都是菩萨,所以菩萨都是集会在灵山里。”(摄影者:萧嘉明)

【证严上人7月19日彰化行脚开示】
“看到老菩萨很欢喜,看到年轻菩萨让我很快乐,欢喜是人人健康,尤其是人人把握时间,发挥生命中最有价值,为人间、为地球在付出,所以很欢喜。”

证严上人行脚来到彰化分会,7月19日聆听了当地志工报告会务推展后,也在慈济人联谊中开示,慈济法亲之间的缘,来自于同心同志愿。

“我们都同一个心,也同一个志愿,对不对?这样叫作有缘——你们看到师父欢喜,师父看到你们感恩也欢喜。因为我们现在的地球,就是人间,真的很需要人人的爱心,用爱来付出。年轻人,他能看到我们老一辈、前一代的人这么付出,也感动着现在的年轻人。”

法华经说十如是 因缘果报视发心

世间苦难偏多,需要人间菩萨涌现来承担责任,上人感恩这一趟行脚,从北到南不管哪一个地方,都能看见曾经付出的长者们前来相会,并分享着他们的人生经验、生命故事。

“一路从台北看十二天,每天、每天都听他们各地区的人来分享,各地区慈善的快乐,做医疗的快乐,投入小区的快乐,做环保的快乐,听很多。从桃园过,看到桃园也是一大群的菩萨来与师父分享;其中我就听到阿彩(丁林彩),她的故事我听完,实在是感受很深,要跟大家见证、证明阿彩说的话是真实,是近代我们看得到,那种因缘果报。”

《法华经.方便品》中有“十如是”,其中就有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上人开示,凡夫不知因缘,但人总随着因缘来人间,无法选择生于哪个地方,而随着父母的因缘成长在某个家庭。

“我与这对父母过去结好缘,有好的缘,是他照顾过我,还是我照顾过他,我这一生来,就是父母疼惜我;我们会很感恩,这种好因、好缘,生养我、育我,我们知道父母的付出,我们会孝顺,感恩。一个家庭会很和乐,这就是过去生,这个家庭人与人都有结好缘,今生此世大家结合起来,总是欢喜。”

一个小家庭离不开因缘,慈济是天下大家庭,师徒之间、法亲之间也有如是因缘。“像慈济人,过去生也有因缘,一样当时看到师父欢喜,听到大家说慈济做什么事,我们听到也欢喜、随喜,也投入,同一个方向来发心。”

志工故事证经典 诚心忏悔能解业

此趟行脚,上人听闻桃园慈济志工丁林彩(阿彩)的人生故事,就邀她随师到各地分享与儿子互动,见证了亲缘深重。

“她(阿彩)的小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很孝顺;其中一个也是不错的孩子,不过与母亲就是唱反调,看到母亲,脾气都在母亲身上发出来,母亲对他付出不会感恩,让母亲是多伤心、多痛。不过,这位母亲却是爱不断付出,不管被孩子怎么样,还是没有埋怨,总是伤心——孩子在外面花钱,她一直在付钱;而且到孩子生病去照顾,孩子对母亲没有起感恩心,对别人是很好,不知道为什么?对母亲总是有这分无法控制的脾气,气都发在母亲身上。”

阿彩师姊的儿子后来生了重病而口颊溃烂,陪病的女友天天拍下照片,直到最后发现溃烂的伤口竟然形似人的脸孔,赶紧拿给阿彩师姊看;阿彩听过上人所述说的《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的故事,看见儿子身上的烂疮心有所感,也把故事说给儿子听。

“这个孩子看到自己人面疮的相,妈妈这么说道理,回顾妈妈对他的疼惜、爱,应该儿子这个时候真的是忏悔。所以,女朋友跟阿彩的儿子,两个人两只手贴在人面疮,手摸在心上,向人面疮忏悔:‘过去到底我是有做了什么的过失,我向你忏悔。’那种真诚忏悔,我们佛教也说,忏悔即消业,消业障。就是这样虔诚的忏悔,这个儿子向母亲说忏悔。这样之后,那晚天还没亮,(儿子)就安详离开,不痛不折磨。”

上人讲完这一段真实见闻,再次宣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阿彩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是那么好,等于是来报恩;一个是这么忤逆,还是这么疼爱付出,这就是来讨债。这种有冤结,有冤有结没有解开,还是让妈妈伤心,一直到这个道理听清楚明白,从内心忏悔,这样忏悔即清净。佛教这个故事提醒阿彩的儿子,所以向过去的冤亲债主忏悔,这比去诵《水忏》还要重要,从内心发露忏悔,知道过去的因缘果报,道理明白,这是很重要。”

信为道源功德母 人间菩萨在周遭

在彰化分会,志工们将各自“熏法香”的笔记陈列出来,其中上人举许书胜居士用绘图方式展现闻法所领悟的事项,表达了感动。

“感觉师父在说的心灵境界,法,他用形、用画,将它画出来。比如说,看到那个簿子上面,我们的静思精舍画得很好,在精舍里面他就画一条线,就一棵树,树周围都生根,到了树梢写一个很大字的‘信’——这就是师父常常在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一切的善根,就是从一字‘信’生。”

上人指出,在慈济世界有许多真实故事,都能见证因缘果报的道理,如同阿彩师姊与儿子的故事,验证佛法非虚言。

“我们的慈济的大家庭,静思法脉是承着佛陀的教育下来,我们人间菩萨是真实落实,所以人间菩萨广度众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不分老少。当然,在人伦道德中,我们年轻的就要尊重老人,这叫作敬老;有年龄的人也不要看轻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他若愿意往好的路走,愿意投入社会,那就是利益人间,所以,我们一样要能够尊贤,尊重这些年轻人,我们要疼,我们要爱。”

灵山塔下勤修行 菩萨志愿相扶持

社会提倡“敬老尊贤”,上人更希望世代之间要相互疼爱护,感恩。

“各位菩萨,师父是这样比喻给大家听,要说这么多话,要说因缘,要说天下,要说我们慈济在做的,与人人的健康,与地球我们要怎么来照顾,这么多东西怎么说得完?希望你们听了以后,了解师父意思的人,就大家去分享。总而言之,师父说的话一定要相信,就像每天从精舍出来那条线,这样一直画,画到那棵树生根展叶出来,一棵茂盛的树中,有很大字的‘信’。”

语末,上人希望大家多唱颂这首歌:“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上人开示:“佛陀已经离开,对我们人间来说是二千五百多年,不过佛陀说他永远都在,无处不在,没有他不在的地方。那是在哪里?在人的心里,人只要你相信,信佛,佛就在你的心,这样的法教我们,我们信受奉行。所以常常说,念佛要念入心,佛心就是自己的心,我们大家要立菩萨的志愿,菩萨的志愿就是大家落实,大家身体力行,人人都是菩萨,所以菩萨都是集会在灵山里。”
创建时间 2018年7月20日


根深信道 同宗缘行(人间菩提)




2. 一语奉志 言死护病
(人间菩提)
证严上人在在表达了心中的感恩与期待,“已经很巩固医疗系统,换我们可以回馈给资深或是现在的老人。很期待我们的医疗志业体承担,医疗志业来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摄影者:黄淑瑛)

【证严上人7月18日大林慈院医疗座谈开示】
“真的很感恩,半年,半年不见,但是大林(慈济医院)更旺、更盛,在稳定中求进步,因为它已经是十八岁了,十八岁的孩子就是最活泼、最可爱、最有活力的时刻,看来我们大林也是这样。”

证严上人行脚7月18日来到大林慈济医院,听取过一整天的医疗团队简报后,赞叹大医王与白衣大士们妙手仁心,使这一间“田中央的大医院”,承担起守护乡亲的使命。

镜照岁月现流逝 筚路蓝缕曾走过

岁月不断流逝,2000年8月13日启业的大林慈济医院,已经迈入第十八个年头。上人提起这一趟行脚,看见每个地方的慈济志工,就像是一面面镜子,照见公平的时间不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停留。

“我从北一直往南行,资深的弟子,师徒之间总是这一回出来,大家都是更珍惜时间,更珍惜师徒情。所以,年纪很大、资历很深的慈济人一一出来,看见他们,原来一个个的已经在岁月消逝过去,在大家的生态里,已经很明显地展现出来,就等于一面面的大镜子,在我的周围看得到,看别人这一面镜子,也是照自己,告诉我岁月不多留给你,多一分钟,多一秒钟,同样就是这样地过去。”

时间虽然流逝,但精神不曾磨灭,走过的路也依然清晰。

“想到那个时候,就是慈济还在克难慈济功德会这样的名称下,在辛苦的、艰巨的一步一步地走。也记得那个时候,我俗家的老菩萨(王沈月桂),大家都叫她师嬷,有人到日本,她托的就是买“救心”(药品名);这都是那个时候,她如何在关心我,要的是“救心”,这是五十年前那个时代,就这样地走过来。”

一生六字放心上 力行无悔为佛教

尽管身体羸弱,上人救助苦难的心志不曾稍减,坚信佛法是救世之道,也是因为印顺导师的一句叮咛。

“(做慈济)很克难,很艰巨,很辛苦,凭着一股气,因为我师父要我‘为佛教,为众生。’佛教是为天下,因为普天之下,真正地唯有佛法能解人的心灵烦恼,还有解决了人世间许许多多的困扰问题,生、老、病、死等等。”

一般人面对生命难关,总希望外力指引,祈求神祇、佛菩萨保佑。而佛法信仰到了近代,前有太虚大师首倡人生佛教,强调佛法是应用在现世,而非香火飘渺之间;及至台湾佛教界,以印顺导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更为大众所接受。

“那个时候的佛教,不是民间信仰拿香拜拜,就叫作‘我是信佛教’;这在那个时代,大陆的法师们来,佛法才开始要起步,我师父也是很期待着佛法在人间,所以人间佛法是我的师父的期待。所以,总总的因缘,就在那个时候一句话,一念间的求皈依,一句话的开示,总是教导要‘为佛教,为众生。’”

上人敬师,对于导师轻轻的一句期许,就重重地力行了半个世纪以上。

“轻轻的一句话,铭心刻骨,总是放在心里,这六个字,我一辈子已经超过了五十六、七年。师父帮我皈依的这几句话,已经超过五十六、七年,我还没有做完,还没有达到真正地让佛法普遍在人间;但是,佛法的确很需要让人间快速感受到。”

亲访贫苦行全台 各地传承为师志

要让世人认识佛法真谛,就要先解决现实人生的苦痛。贫穷与病苦相连相生,所以在慈善志业之后,上人所推动的慈济医疗志业,花莲慈济医院是第一间,大林慈济医院则是第二间。

“人间苦难偏多,就接触到的穷,从救贫开始;在救贫中,最容易接触到就是病,贫病是很连贯性的,尤其是启发我要盖医院,第一是在花莲,第二是在云嘉。那个时候,慈济慈善在进行中,走入了贫户去居家关怀;那个时候是全台,半年一定会出来家家户户走。”

上人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后,开始亲访贫苦,足迹涵盖全台;来到嘉义地区,就由资深慈济志工王寿荣带路访视。

“那个时候我来到嘉义,因为寿荣他是台东王(添丁)校长的儿子,所以我常常到台东,知道他(王寿荣)在西部读书,后来他在嘉义成家了。所以,那个时候就是说:‘那个地方(嘉义)你可以传爸爸的心愿。’王校长,台东他是挨家挨户,每一家东西送到,还要每一家户很认真登记等等;儿子学父亲,负责起这一块,同样再远的地方,他就骑着摩托车,把物资每个月送到家。”

上人续道:“那个时候,我也要全台跑,来到嘉义县,那就是跟着他的摩托车一直跑,仑背等等……那个时候实在是路还没像现在这么方便,还是要跟着他弯来弯去,连产业道路的名称都没有。几天跑下来,好累,但是看到了穷困家庭,贫病交加,老人、穷人,那种的一家人要靠一个人来维持老少,真的是很艰难,路又是那么远,交通那么不方便,所以一直觉得花莲的医疗盖起来,紧接着就是云嘉。”

话说大林建院情 悲喜交集来时路

当年,大林慈济医院兴建前,地方仕绅与官员也相当期盼慈济能在当地注入医疗资源;至今,地方乡亲也持续护持,一起让医院发挥良能。

“我看到了邹(清山)师伯,阿靖(林淑靖)的公公,取得土地他就开始投入,他们都很支持阿靖做慈济,支持师父,所以在这里又买(土地)补到满,这都是很感恩。他总是一直在那里开始投入,天天煮甘蔗茶;今天我问他还有没有来煮茶,‘有喔,我们两个三点多就出来这里煮青草茶,二十多年如一日。’”

从建院之初,邹清山居士就天天为工地煮茶,直到今日显现老态,上人万分感恩与不舍,感叹岁月不留人。

“总是岁月不留人,总是能知道师父为什么说‘悲喜交集’,悲就是看到生态变化,(故人)凋零、憔悴,黑发变白了。刚刚我说,一面面的镜子排在我们面前,看他们就照到自己,要更警惕自己,身体实在是已经体能在消失。要不然就是苦啊!苦在病痛,或者是意外的事故发生……真的悲不悲啊?人生的过程,总是苦难偏多。”

智勇能抵无明风 世代交替传接棒

长者衰老虽是自然法则,但能否增长智慧,则是要自己把握因缘,磨练智慧。

“从北一直到南,看到有的老人家是真的很清楚,社会还有很多无明,不明事理,总是一阵无明的焚风一吹,一些草就是跟着方向而倒,无明风,不明白事相道理。屏东,慈济老菩萨一排坐着,人人分享,条条有理;其中有一位,他说:‘师父,我们要去收功德款,几年前不是有这样?大家都说慈济很有钱,怎么还要捐钱给慈济,而且慈济台湾都没有救,都是去救国际。’”

上人在屏东听到资深委员的分享,相当好奇他如何应对别人的诘问。

“他说,他到现在还是听到这样的声音,他就会回答:‘台湾很平安,我们不要想台湾要人救济,台湾若要救济,我们就惨了;台湾平安就是不用人救,救国际我们有福,才能救国际;要救国际,一定要有钱,师父没有钱怎么救国际?’对啊!师父不要想台湾要人救,台湾,师父也救很多,我们慈济不是到处都在救人呢?慈济救人,就是师父要人去救人,所以很清楚,这都是九十岁的老菩萨。”

资深志工的智慧是从付出中所得,熏法香而明晰人生道理,到了身体衰退之时,也需要中生代、新生代传承接棒。

“传承,老一辈的老菩萨,他们很用心的鼓励着下一辈的来接父母的担子,还有现在的企业家等等,社会人士,他们都一一接引,让他们投入,培养他们对慈济的认识,同时会把慈济的精神理念,他会一一传给接上来的(志工)。”

同时,上人也期待发心发愿的慈济志工,除了救助苦难,也要做到法亲关怀。

“中生代的回过头来,也是关怀,叫作法亲关怀,把我们自己的法亲照顾得像家里父母一样。当然,我们慈济人也是会有孩子离乡背井在他乡,老人不用怕,大家都不用担心,我们有慈济大家庭,有师兄有师姊,所以,这种大家庭式的,大家互相连络,互相照顾,这种法亲关怀。”

医疗为盾护健康 长情奉献无时限

上人感恩大林慈济医院以及各地的医疗志业、人医会,在法亲照顾上都发挥了很大的功能,在人人必经的生老病死的人生法则下,成为坚实的后盾。此时,上人仍是提起自己的心境。

“这个时候已经体会到老苦、病苦;死,我不怕苦,死是一种很轻飘的事情,很自然的就是在睡眠中很飘渺的,没有罣碍。”

2017年11月,已故的乌克兰太空英雄卡德尼克.里欧尼(Leonid Kadeniuk)来台,与上人对谈太空经验,曾提起太空漫步的脚步就是虚无飘渺。

“其实往生,境界也差不多是这样,很飘渺、很轻,这都是不怕死;怕的就是病,那是举步维艰,要移一个脚步,有时候真的不平衡,也是会很烦恼,这就是老态,老来的时候。”

上人在在表达了心中的感恩与期待,“总而言之,病、老这是最苦,很苦。所以期待大医王帮师父照顾这些老人,真正地该是我们奉献的时刻——以前是他们不顾生命为我们打拚;我们这个时候,已经很巩固医疗系统,换我们可以回馈给资深或是现在的老人。很期待我们的医疗志业体承担,医疗志业来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
创建时间 2018年7月19日







典藏苏绣艺术公益展

2018-07-04 慈济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挂牌十周年,携手古绣斋,带来“文化艺术心灵飨宴”,以“绣出:前事今生”为题,于苏州慈济志业园区举办苏绣展,自7月8至29日止,欢迎大众莅临观赏。

苏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属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006年,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艺术要有创造力,更要有耐心,每一位真正优秀的绣娘,只要坐到绣绷前,就会习惯性禁语,专注于一针一线之间,以最纯粹的心,尽善尽美的完成作品。

董其昌曾在《筠清轩秘录》这样描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2018年,喜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挂牌成立十周年。在苏州慈济志业园区将举办“文化艺术心灵飨宴”系列艺文活动,并希望借此因缘,让更多社会大众接触底蕴悠长的中华文粹,体验一场心灵飨宴,感受正向的生命力量,以付出无所求的心温暖世间。

7月8日,古绣斋典藏苏绣艺术公益展将在苏州慈济志业园区盛大启幕,这是对东方丝绣艺术的美妙传承,诚挚邀请您来看展!

2018年7月8日开幕流程

09:00~09:30     嘉宾报到
09:30~10:00     导览慈济志业
10:00~10:20     领导嘉宾致辞
                         慈济教育执行长蔡炳坤致辞
                         慈济秘书长林碧玉致辞
                         古绣斋创办人王勤致辞
                         揭幕仪式
10:20~11:00     参观绣品
11:00~11:40     静思茶歇 古琴演奏
12:00~13:00    嘉宾用餐
13:00~13:30    茶叙小歇
13:00~13:30    嘉宾报到
13:30~15:00    昆曲之美--王斌老师
15:00~             欢喜赴归


“绣出:前事今生”古绣斋典藏苏绣艺术公益展讯息

展览期间 2018年7月8日~7月29日
开放时间 每天 9:30~16:30
展览地点 苏州慈济志业园区 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367号
主办方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协办方 苏州古绣斋艺术工作、苏州慈济慈善志业中心
联系我们 0512-80090980-4002  (苏州慈济项目处)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項目處)
3. 前事今又生 拓展人文美善清流
(江苏)
揭幕仪式在众人瞩目下,由王勤老师,省台办沈蓉副主任,慈济基金会林碧玉秘书长、蔡炳坤执行长,以及苏州各界贵宾一起为典藏苏绣艺术公益展开幕。(摄影者:朱莲影,地点:苏州慈济志业园区,日期:2018/07/08)

一场名为“绣出:前事今生”的苏绣展在苏州慈济志业园区静思堂呈现,2018年7月8日为喜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挂牌成立十周年之际,携手古绣斋为苏州慈济志业园区举办“文化艺术心灵飨宴”系列艺文活动,只见一幅幅绣品、一张张茶席是志工们依据慈济的人文理念,尽心尽力,精巧布局,在静思堂里营造出一派高古风雅。

人文承载苏绣展 爱心谱写法中情

说到此次画展的名称,承担活动功能组的志工吴清芬特别解释,表示“前事”是指前面古人做的事,“今生”是指我们今生的人要好好发挥,维护。在展览正式开始前,来宾们也先被引导参访导览馆,认识慈济五十三年来所走过的慈善足迹,经由志工的介绍闪亮在人人心中。

时间渐渐接近开幕的时刻,贵宾与志工们纷纷聚拢过来,共同见证前事的今生。慈济教育志业蔡炳坤执行长表示,这次的展览非常精彩,展出的绣品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时也列举其中的三件作品,认为是对质量、品味、品格作了最佳的诠释。峨眉山圣因法师以放大镜仔细观赏绣品的精妙绝伦。(摄影者:朱莲影,地点:苏州慈济志业园区,日期:2018/07/08)


一幅白孔雀的双面绣,羽毛翩翩欲飞体现最高质量;另一幅树下品茶的绣品,让人觉得如果能像那幅听琴图那样,在松树下,听琴,再喝一杯静思茶,那是人生最高品味!最后那幅发绣观音,蔡炳坤执行长认为刺绣者一定要用虔诚的心,才能绣出观音的那份清净又令人尊敬的风范,是最高品格的作品啊!

古绣斋的创始人王勤老师回馈,这次展览是古绣斋团队第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给慈济挂牌十周年的一个庆祝!回想古绣斋十多年走过的路,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感恩”两个字,尤其感恩慈济慈善基金会和众多志工为这次展览的辛勤付出,大家能来看展览,已经是对自己与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了!

开启传统新丝路 揭幕典礼见证爱

揭幕仪式在众人瞩目下,由王勤老师,省台办沈蓉副主任,慈济基金会林碧玉秘书长、蔡炳坤执行长,以及苏州各界贵宾一起为典藏苏绣艺术公益展开幕。

开幕式后,绣品前就涌动起了人流,来宾们在一幅幅作品前流连品评,一旁的放大镜鼓励着大家用心细看,最细密的精致里蕴藏着苏绣的精髓。许多人也纷纷与作品拍照,透过这样的留念方式,将他们心中认定的、最好的绣品给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

苏绣,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属中国四大名绣之一。2006年,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要真正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从来就没有快捷方式可走。古绣斋主人王勤老师就认为,刺绣是要拿出修行的态度,因为,每一位真正优秀的绣娘,只要坐到绣绷前,便会习惯性的禁语,专注于一针一线之间,以最纯粹的心,常年累月做一件事,尽善尽美地完成工作。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对源自唐、宋、明三朝,流传至今的古画一次再创作,既要忠实于原作,又是一次提高。一幅幅神似、鲜活、灵动的作品,是古绣斋的绣娘及负责勾画、配色,装裱等各个刺绣前后辅助步骤的老师们恭敬虔诚心的体现,心血的凝结。王勤老师向来宾解说,要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从来就没有快捷方式可走(摄影者:朱莲影,地点:苏州慈济志业园区,日期:2018/07/08)


就在布展现场,对着一幅正在打开的作品——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王勤老师教导围观的人一定要止语,作品还没有装裱,不可以说话,因为画面上不能沾有唾液,用生命做“针尖上的舞者”,必然视作品如生命。

美善荟萃撼人心 人文大爱汇情怀

说起自己的从艺经历,王勤老师表示自己是从喜欢民间工艺起始,又有机缘受到刺绣大师的熏陶,有了想把自己最喜欢的古人画作绣成刺绣作品的念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特别吸引王勤老师想做成刺绣品的古人画作太多了,现在,她只想做好这事,又因为苏绣特别尊贵,她也想为此做点奉献,尽量能让真正的苏绣可以流传下去。

而王勤老师也提到自己与慈济的缘分,其实很早之前就曾在一篇报导中就埋下因缘。当时,她从报导中读到“世界上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内心深受震撼,因此当慈济志工来邀约时,提到证严上人的名号,她便立马回忆起了那篇给她震撼的报导,当下也就答应了展览邀约。

此次绣展纯属公益不收门票,现场不定时还有昆曲、茶道、古琴等系列丰富的文艺活动,展览也将持续到7月29号。

(文:孙晓梅 江苏报导 2018/07/08)
创建时间 2018年7月19日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8-07-21 07:13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公平的时间不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停留。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