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简介 - 名录 - 爱扫码·i3m.cn:3hhh.cn/6501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6501 搜一搜.cn/6501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594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6501
·搜一搜.cn/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简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8-07-09 19:47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简介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成立于1934年8月,我国近现代生物学奠基人秉志院士任第一届会 长。截至2015年,拥有会员17000多名、理事123位,其中,两院院士15位;有15个专业 分支学会、12个工作委员会,在30个省设立省动物学会。

 团结广大动物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组织召开国内和海峡两岸 学术研讨会,多次主办具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第23届世界鸟类学大会、第19届国 际灵长类大会、第12届国际原生动物学大会、第九届医学贝类学和应用贝类学国际大会 等,举办9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2004年主办第1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成立了国际 动物学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第八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将于2016年在杭州市举办。 重视对动物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养。召开青年学术研讨会,设立了学会青年科技 奖,推荐、表彰青年人才,使其脱颖而出。

 重视动物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从1992年起,与中国植物学会联合组织全 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选拔队员代表国家参加了23届国际生物奥赛,取得了62枚金牌、 28枚银牌、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围绕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等专题进行科普挂图、 展板的制作及宣传;连续组织5届全国自然科学类(动物学科)场馆科普培训班;组织 两届全国动物标本大赛;多次组织专家参加科技周、科普日宣传活动;完成动物学名词 审定和海峡两岸名词对照等。

 学会主办《动物学报》(Current Zoology)《动物学杂志》《动物分类学报》 (Zoological Systematics)《生物学通报》《兽类学报》《蛛形学报》《医学昆虫与寄生 虫学报》《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鸟类学研究》(Avian Research)共9 种学术期刊。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学术界历史悠久的著名基础学科学会之一,由 著名植物科学家胡先骕等19人发起,当时会员105人。1978年后每5年召开一届全国会员 代表大会,至今共历15届,会员已达14900多名,遍布全国各地,涵盖了植物学科各分 支领域。本届理事会有111位理事,由各领域学科带头人组成。其中,两院院士15位。 各分支领域学科专家引领的工作委员会6个,专业委员会和分会14个。他们在各自的学 科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和交流是学会的中心工作之一,学会重视基础研究成果的 创新,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明和推广以及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同时面 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倡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学会在培养植物 科学后备人才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如组织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等, 提高广大青少年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学会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科学知 识和素养。

 2010年10月,学会联合深圳市政府代表中国正式申请主办2017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 学大会,在与多个申办国的竞争中成功获得了该届大会的举办权,这是具有100多年历 史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也标志着中国植物科学进入了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会主办《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SE)《Journal of Plant Ecology》(JPE)《植物生态学报》《植物 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生命世界》和《生物学通报》9种期 刊。其中,JIPB、JSE和JPE为SCI检索期刊。

 中国昆虫学会

 中国昆虫学会于1944年10月12日在重庆成立,目前有个人会员10894人,中国昆虫 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于2012年10月12日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现任理事长康乐,副理事 长黄大卫、乔格侠、戈峰、王韧、陈生斗、张永安、高希武、吴孔明、黄勇平、张雅 林、刘树生、洪晓月、郭明昉、金道超,秘书长黄大卫(兼)。

 学会设有24个分支机构,其中,工作委员会5个: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开发、国际 学术交流、组织和青年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19个:昆虫分类区系、昆虫生理生化、 昆虫生态、药剂毒理、农业昆虫、林业昆虫、医学昆虫、生物防治、资源昆虫、 城市昆 虫、蜱螨、蝴蝶分会、外来物种及检疫、古昆虫、基因组学、甲虫、昆虫发育与遗传、 化学生态学和传粉昆虫专业委员会。目前,学会加入了两个国际组织——国际昆虫学 会、亚太昆虫学会。自成立以来,学会在学术交流、承担课题、科学普及、书刊编辑、 咨询服务、举荐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学会主办刊物7个:《昆虫科学》(英文版)《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英文 版)(合办)《应用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英文版)《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合办)和《环境昆虫学报》(合办)。其中,《昆虫科学》(英文版)于2012—2015年 获得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支持。在该项目的支持下,《昆虫科 学》在国际化发展、学术影响力提升、数字化出版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昆虫科学》 影响因子2.144(JCR,2014),在92种SCI昆虫学期刊中排名第12位,位于前13%,在国 际昆虫学期刊中位于Q1区。荣获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一等择优支持。

 中国微生物学会

 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于1952年12月18日,于1980年正式加入了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 会(IUMS)。现在会员人数已超过1.7万,有6个工作委员会、21个专业委员会,涵盖了 微生物学科的各个分支和各个专业领域。中国微生物学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团结、合作、创新、奉献”为训言,将促进中国的微生物学科发展作为使命,开展 学术交流、国际交往、科学普及和人才举荐。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是中国微生物学会的一项主要工作,中国微生物学会自成立起, 就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科研、生产及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 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每年主办和合办形式多样的学术会议20余次,其中,学术年会是 学会学术交流精品项目和中国微生物学界专家学者的盛会,2015年年会规模达到1200余 人。

 近年来,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曾获得了中国科协颁发的“2014年度全国 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荣誉证书。

 学会主办《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病毒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Virologica Sinica》《微生物学通报》和《微生物学杂志》7种学术期刊。其中,前6种 期刊均获得过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的资助与支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原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会)于1979年5月成立,1993 年10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更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著名生物化学家 王应睐院士任第一届理事长。学会现任理事长(第十一届理事会)为李林院士。

 学会分别于1979年、1983年加入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IUBMB)和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 与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Federation Asian and Oceanian Biochemists and Molecular Biologists,FAOBMB),成为团体会员。学会副理事长昌增益教授将于2017—2019年担 任FAOBMB主席。

 根据学科特点,学会设立了6个分会、12个专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内容,设立了9个 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学会的学术交流、国际交流、科学普及等各项工作。

 学会现有会员7000余人。两年一次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全国学术大会已 成为学会的品牌会议,会议规模达到2500余人。学会各分支机构的专题会议如:中国蛋 白质组学大会、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会议、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全国脂质与脂蛋 白学术会议、全国核糖核酸学术讨论会等会议均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学会各级学术年会 已成为学术交流品牌群的平台,在促进学科发展上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学会宗旨是:团结中国细胞生物学工作者,积 极开展学术活动,普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知识,为促进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提升我国 在本领域的国际地位作贡献。学会的业务范围是: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书刊编辑、国 际合作、咨询服务。

 截至2015年,学会拥有会员达9000余人。其中,院士26人,高级职称以上的4000余 人,涵盖了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几乎全部相关专家。他们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对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有非常强烈的向心力。

 学会设立6个工作委员会和13个专业分会,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细胞生物学相关领 域。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而学会 的分会则每年以不同形式举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领域各专业 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学会的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积极推动细胞生物学的科学普及,促 进我国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广泛好评。

 学会主办《Cell Research》《 Cell Discovery》《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4本学术期刊。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成立于1963年,其前身是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2010年3月更名为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目前,在全国28个省、市及自 治区有地方性的植物生理、植物生物学学会或专业团体,拥有会员5000余人。

 学会下设植物生理与营养生理专业委员会、植物激素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细胞与发 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植物成熟衰老专业委员会、植物修复生物学专业委员会、遗传与 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光合作用专业委员会、植物生物质与生物能源专业委员会、植 物微生物分子互作专业委员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10个专业委员会和教育科普工作委 员会、西部开发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3个工作委员会以及孢子植物生理与分子 生物学分会、水生植物生物学分会、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分会、植物生物学女科学 家分会4个分会。学会主办英文刊《Molecular Plant》和中文刊《植物生理学报》两种学 术期刊。

 2009年,学会作为发起者之一成立世界植物科学理事会(Global Plant Council, GPC)。2011年,学会荣获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先进集体;2012年,学会获选中国科 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期刊《Molecular Plant》获选中国科协 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期刊奖”;自2014年起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 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1979年11月,中国科协主席团批准成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宗旨是组织学术交流活 动、科普教育和编辑出版物,促进生物物理学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全民科学 素质服务。

 学会秉承“要搞五湖四海、吸引各地同行参会”的民主办会方针,会员队伍不断 壮大,吸引了一批知名科学家,包括27位院士及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生物物理人才。科技 成果不断涌现:“全国放射性本底调查和核爆炸现场动物试验”和“生物探空火箭”取 得宝贵成果;“人工合成胰岛素”“高分辨率高精度胰岛素及去五肽胰岛素晶体结构研 究”“胰岛素分子正确结构的形成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膜脂/蛋白相互作用——蛋 白质在膜脂作用下结构与功能变化”等十多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

 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1 年承办第17 届国际生物物 理大会,理事长饶子和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盟(IUPAB)主席;2015年承办 第九届亚洲生物物理大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阎锡蕴当选亚洲生物物理联合会(ABA) 主席。

 “贝时璋奖”以人民科学家贝时璋命名,是中国生物物理学领域的最高奖,奖励对 生物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的资深科学家,以及在科技前沿奋斗的青年优秀科学家和学术 带头人。下设“贝时璋国际奖”“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 学会主办3个学术期刊:《Biophysics Reports》(原《生物物理学报》)《Protein & Cell》《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中国遗传学会

 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于1978年,同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80年加入国际遗传 学联合会。著名遗传学家李汝祺任第一届理事长,谈家桢任第二、三届理事长,成立至 今,中国遗传学会一直以促进遗传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遗传学的普及和遗传学教育事 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为中心,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为我国遗传学 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组织作用。中国遗传学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目前已有16个由 各分支领域专家牵头组织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分会)。各委员会定期召开学术 会议,受到遗传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广泛欢迎,随着综合交叉会议的举办,也受到跨界领 域如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学会颁发了十六届“李汝祺动物遗传奖”,面向动 物遗传学领域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三届“谈家祯遗传教育奖”、两届“吴旻人类与医学 遗传奖”,除贡献奖外,主要面向遗传教育领域和人类医学遗传领域杰出的青年人才, 为中国遗传学事业人才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引领和支持作用。学会积极推动遗传学领域的 科学传播工作,组建了科学传播团队,在中小学建立了三家科普教育基地,承担了科普 工作项目,制作了《耳聋的遗传学奥秘》《野草和小麦的故事》系列科普图画故事,让 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遗传学,为中国遗传学事业未来发展后备人才力量的培养做 出贡献。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成立于1987年,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前卫生部钱信忠部长。截 至目前,已产生六届理事会。现任理事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 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教授。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下设“学术工作委员会”等11个工作委员会和“水生实验动物专 业委员会”等10个专业委员会。被民政部评为AAAA级学会。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作为实验动物科学领域内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促进学术繁荣、引 领学科发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和政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术交流、科 学普及、科技奖励、科技论证、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尤其在我国SARS以 来的传染病防控、生物安全、疾病动物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方面,为大众健康和国家 安全起到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是“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The Asian Feder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AFLAS)”的发起者,也是AFLAS的培训基地,秦川理事 长任主席、副主席职务。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ICLAS)”的科学家会员,秦川理事长现任“国 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理事。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两本学术期 刊,分别创刊于1993年和1991年。两刊均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团结全国广大神经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发 展我国的神经科学事业做出贡献。学会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包括专题讨论会、讲习班、 培训班、技术咨询服务等;编辑出版神经科学刊物;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向社会 普及神经科学知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学会下设16个专业分 会,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主办 的学术期刊《Neuroscience Bulletin》为我会会刊。

 截至2015年,学会拥有个人会员6800多名。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大会, 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15年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参会人数超过3000 名,无论是会议规模还是学术氛围都将学会年会推向了新高潮。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学会与SFN、JNS、FENS等国际组织都有合作交流项目。为鼓 励成立临床分会,在年会期间举办临床卫星会议,充分加强基础临床相结合。同时,发 挥学会专家、临床理事单位优势,开展医疗救助等活动,探索学会新的社会职能。

 为了调动广大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积极吸引各方资源,通过受委托评奖 (张香桐基金会)、联合企业设奖、与国际组织联合设奖,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 促进科技事业和人才队伍迅速发展的奖励体系。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成立于1993年,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及莽克强、陈竺、杨胜 利、欧阳平凯曾历任学会理事长。2015年11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召开第六届全国会员 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高福为理事长。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和5个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学术 年会已成为我国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活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是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品牌会议,自2007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学会承担的中国 工程院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生物领域”课题以及“‘十三五’生物产 业培育与发展规划研究”项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咨询和服务;《中国生物产业发 展报告》是一本行业性的年度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的发展概貌。 迄今已完成14部报告并已进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部分项目;学会联合五家 全国一级学会积极承担了中国科协的“生物技术科学传播项目”;学会为加快信息化 建设,先后建立了学会门户网站(www.biotechchina.org)《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网站 (www.biotech.ac.cn)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www.biotech.org.cn)、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www.bio-industry.org.cn)、基因农业网(www.agrogene.cn)等,形成了立体化、综合 性的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在推荐院士、举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推荐青年科技人才中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生理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于1926年,是中国生理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学术性 和科普性的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促进我国科技进 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使本会成为推动我国生理科学人才成长和提高,推动我国生 理科学发展和普及,促进生理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 社会力量。学会下设转化神经科学等16个专业委员会、10个工作委员会。2015年会员人 数达到3108人,覆盖全国各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美国、英国、瑞典、瑞士、加 拿大等,名誉会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著名生理学家。

 学会于1980年、1991年分别加入了国际生理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 iological Sciences; IUPS)和亚大地区生理科学联合会(Federation of the Asian and Ocean ian Physiological Societies; FAOPS),理事长王晓民教授和秘书长王韵教授分别担任IUPS 执委和代表大会理事会成员(2013—2017)。2015年11月在泰国召开的第8届FAOPS大 会决定由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王晓民教授当选亚太生理学联盟(FAOPS)主席。

 学会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 神,团结广大生理科学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展继续教育和普 及生理科技知识,促进出成果、出人才和国际交往做出贡献。学会每年开展学术会议, 继续教育培训,科学普及,为会员服务等活动。

 学会主办《生理学报》《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3种国家核心期 刊。1982年创办的会员刊物《生理通讯》33年来从未中断,免费赠阅给每一位会员。 中国解剖学会成于1920年。首届理事长为北平协和医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著名的 组织学家Cowdry E.V。学会在成立之后,因战乱和 “文革”两度处于瘫痪状态,于1978 年复会。学会现任理事长为张绍祥教授,拥有会员3000余人。

 学会设有12个专业分会: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再生医学、临床解剖学、医学发育生物学、脑网络组、干细胞转化医 学、人脑库研究、护理解剖,设有9个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与网络信息、组织、国际 交流、教育、体质调查、科普、名词审定、科技开发和咨询、期刊出版。

 中国解剖学会主办了《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 解剖学杂志》《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6种学术刊物。 学会于1985年和1988年先后加入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IFAA)和国际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联盟 (Internatioal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IFSCH)。 2014年8月,学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的第18次大会。前任 理事长李云庆教授现任国际解剖学工作者协会联合会副主席和国际形态学科学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ymposia on Morphological Sciences,ICSMS)主席,标志 着中国解剖学会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全国性的一级学会,是全国唯一集教学、 科研、管理、临床医疗、医疗仪器研发生产企业的专业学会。学会中汇聚了一大批来自 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的学者和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 授、临床医学专家、研制、生产医疗仪器的企业及设备专家等一大批有关生物医学工程 领域的杰出人才。

 学会成立30余年来,在推动学科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生物医 学工程学术书刊;大力普及生物医学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 组织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有关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开展科学论证和咨询服 务;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产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拥有27个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18个单位会员, 基本涵盖了生物医学工程有关专业。学会参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 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自然基金委、工程院等部委的调研、立项、评估 工作及有关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始创于1945年。1950年,并入中国生理学会。1981年,复会成立中国 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198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营养学会(一级 学会)。1984年,加入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1985年,加入亚洲营养学会联合 会(FANS)。

 学会下设秘书处、9个工作委员会、2个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及9个专业分会,现有 会员18000余名。

 中国营养学会主要业务范围为:举办营养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 科普工作;开展营养科学领域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开展营养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依法编辑出版营养科学范畴的刊物、书籍和音像制品及网络宣传材料;承担 政府委托职能及承办委托任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营养科技工作者的意见与呼 声;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技术研发、技术转让,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推广营养科学技术成果;依法开展奖励表彰、成果鉴定和专业技术水平认 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

 中国营养学会的宗旨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团结和动员全国营养科 技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促进营养科学技术 的发展、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 反映会员及营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其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 高全民营养科学素质服务,为营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促进我国营养科技事业的发 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努力奋斗。

 中国免疫学会

 中国免疫学会是一个年轻而极具活力的科技工作者大家庭。1988年10月,获国家科 委批准正式成立,是“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及其区域组织“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 盟(FIMSA)”的重要成员国。

 学会下属专业分会11个,工作委员会6个。主办《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CMI)》《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细胞与分子 免疫学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6种学术期刊。

 通过近十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免疫学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 巨大提升,会员规模达到8647人,超过美国免疫学会(7600人)成为世界第一大免疫学 会。学会成功获得 “2019年第十七届国际免疫学大会”的举办权,首次将这一具有免 疫学奥林匹克大会之称的学术盛会引入中国。继2012年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 项——优秀科技社团三等奖”、英文期刊CMI获得“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后,2015年 入选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项目建设一类单位”, 助推学会各项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报国家民政部,于 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登记。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的认知和智力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知觉、注 意、记忆、动作、语言、推理、抉择、思考、意识、乃至情感动机在内的各个层次和方 面的人类的认知和智力活动。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空前的高度跨学科,是在心理 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科学语言学、比较人类学和进化相 关科学、其它多个基础科学和数学、科学哲学乃至其它多门社会科学的交界面上涌现出 来的新兴科学。

 学会将充分发挥全国一级学会的广泛、多层次联系的学术交流功能优势,强调认知 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为增进国民精神和心理健康提供认知科学的科学基础;为国民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方法的改进提供脑与认知科学的科学基础;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 能的发展提供认知科学的原创性新思路;推动自然科学和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结合。

图片:333e.cn_6501.jpg



详细>>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