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概况 - 成都 - 爱扫码·i3m.cn:3hhh.cn/4161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4161 搜一搜.cn/4161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649回复:3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4161
·搜一搜.cn/九寨沟县概况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08-09 23:26
九寨沟黄龙官方旅游攻略

←点击图片查看.pdf版


九寨沟县->优势资源
 自然资源富集。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有4条主要河流穿境而过,全长282.5公里,积水面积987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9905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4万千瓦,可开发量84.3万千瓦,已开发31.2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铁锰、赤铁、砷、锑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
 生物种类繁多。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19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雉鹑、绿尾虹雉、羚牛、林麝、雪豹等珍稀动物20余种,野生植物2033种,有银杏、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植物33种。全县有林业用地达35.7万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69.75%,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有优质天然草场186万亩。天然中药材达290种,主要有党参、当归、虫草、贝母、天麻、猪苓等,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寨刀党”。
 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人文资源丰厚。悠久的历史,特殊的位置,为九寨沟县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拥有《舞》和《南坪曲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歌舞剧《藏迷》于2008年正式落户九寨沟藏迷大剧院定点演出。境内有宗教活动场所12处,盛行藏传苯波教、萨迦派佛教和伊斯兰教,火圈舞、涂墨节等民俗文化独具魅力。

九寨沟县情概况

 一、总体概况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拔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现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县城置永乐镇;有藏、羌、回、汉等民族,常住人口8.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47万人。
 二、历史沿革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充分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纳入到汉王朝的版图。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由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城垣毁于清初“帕纳皇帝”之乱,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筑成,自此,“南坪”之称见诸史端。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三、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富集。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有4条主要河流穿境而过,全长282.5公里,积水面积987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9905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4万千瓦,可开发量84.3万千瓦,已开发31.2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铁锰、赤铁、砷、锑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
 生物种类繁多。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19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雉鹑、绿尾虹雉、羚牛、林麝、雪豹等珍稀动物20余种,野生植物2033种,有银杏、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植物33种。全县有林业用地达35.7万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69.75%,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有优质天然草场186万亩。天然中药材达290种,主要有党参、当归、虫草、贝母、天麻、猪苓等,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寨刀党”。

 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人文资源丰厚。悠久的历史,特殊的位置,为九寨沟县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民歌之乡、琵琶之乡、情歌之乡”的美誉,拥有《舞》和《南坪曲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九寨沟演艺产业群”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型歌舞剧《藏迷》于2008年正式落户九寨沟藏迷大剧院定点演出。境内有宗教活动场所12处,盛行藏传苯波教、萨迦派佛教和伊斯兰教,火圈舞、涂墨节等民俗文化独具魅力。
 五、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小学19所,在校学生6060人,专任教师423人;普通中学3所,在校学生5075人,专任教师3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初中升学率87.0%,高中升学率79.2%。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74人(其中完成藏区“9+3”免费教育招生345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4260人次。全县22所重建学校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所有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采购、配送和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制定并实施《九寨沟县教育跨越发展规划(2010-202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卫生设施明显改善,达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九寨沟县区域性协调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等深层次合作意向。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床位284张,卫生技术人员312人。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达到19.32万人次。
 六、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明显改善。围绕“畅出口、强骨架、重安全、上等级”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航空、铁路、公路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境内主干道已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南经平武、江油、绵阳或西经松潘、茂县、汶川6至7小时可到成都;东经甘肃省文县可到广元;北经若尔盖可达甘肃省兰州。九寨黄龙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重庆、双流等直航线路。成兰铁路已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16年投入运行。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969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6065辆,公路客运周转量达348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800万吨公里。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目标,积极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漳扎镇提升等工程,县城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1.3%,市政设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一座将川西北民居特色和藏族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田园旅游城市初步显现。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五十百千”和“三百”示范工程,建成特色魅力乡镇7个、12旅游精品村寨、8个幸福美丽村寨,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独具特色、设施完善的民族村寨,正成为九寨沟新的旅游风景线。
 七、国民经济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121762万元,同比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001万元,同比增长18.0%。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18万元,同比增长6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840万元,同比增长20.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2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3780元,同比增长22.6%。
 旅游产业全面复苏。201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32万人,同比增长47.8%;旅游总体收入275153万元,同比增长59.6%。接待入境游客10.9万人次,同比增长25.0%,旅游外汇收入1949万美元,同比增长22.5%。年末全县有宾馆饭店91家,床位2万多张,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9家,二星级1家;移动电话用户达5.3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22018户,互联网用户达6297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66.0%和98.5%。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实有耕地3788公顷,同比持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8714万元,同比增长8.9%。全年粮食总产量10542吨,同比下降1.8%;蔬菜、瓜果类产量8072吨,同比下降5.3%;药材种植产量1246吨,同比增长76.7%。全年禽畜兔饲养量252320头(只),同比增长5.0%。全年肉类总产量4102吨,同比增长5.4%。
 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908万元,同比下降47.0%,实现工业增加值24804万元,同比下降25.6%。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发电量83029万度,同比增长32.2%;黄金产量231公斤,同比下降88.6%;水泥产量51010吨,同比减少8458吨,下降14.2%。

九寨沟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招商引资是指:从县外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以及技术品牌、专利、先进管理方法等的经济行为(不含国家政策性投入的资金和项目)。
 第三条 招商引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的产业导向。
 第四条 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一切审核、报批和投资者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最宽松的办法。
 第五条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有效的保障。

http://www.abazhou.gov.cn/abgk/gxzc/jzg/index.html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7-08-09 23:27
    九寨沟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节 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第六条 成立九寨沟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作为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研究、协调、指导工作,解决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七条 领导小组设组长两人,副组长、成员若干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商务局,负责处理招商引资日常工作。
      第八条 领导小组的职责
      1、讨论、研究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和计划;协调全县招商引资所涉及的财税、金融、经贸、工商、技术监督、城建、国土、环保、公安、消防、劳动、人事等各方面的相关事宜。
      2、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3、直接处理有关招商引资方面的具体问题。
      4、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并确定处理时限和所要达到的标准。
      5、讨论、研究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二节 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招商引资办)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县招商引资的综合、协调、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节 基层招商组织机构及人员
      第十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应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管理与上传下达工作。
    第三章 信息发布宣传
      第十一条 各部门、各乡(镇)主办、承办的,属招商引资性质的发布会、同乡会、联谊会等活动,需要宣传、推介九寨沟县的,要报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口径进行宣传和推介。
      第十二条 各部门、各乡(镇)利用发布会、同乡会等形式获得的商务信息,都要报县招商引资办备案,以供全县咨询。
      第十三条 各部门、各乡(镇)自行编制的有关招商引资的文字、音像、图片、材料等宣传资料,在正式印制前应由县招商引资办协助外宣部门共同审核。
      第十四条 各新闻部门在对内、对外宣传中,涉及到的招商引资重要统计数据,要以县招商引资办提供的为准。
    第四章 接待洽谈
      第十五条 招商引资工作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整合全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打造统一招商平台全县共享。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均可以凭借全县资源和平台进行招商。投资者可以在全县范围内,依据企业性质、行业特点及发展需求,选择入驻地点或者落户任何乡(镇)。
      第十六条 实施统一调度、统一接待、分级洽谈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由引进单位自行洽谈,并在签约后10日内将合同、协议文本报县招商引资办备案;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特别是需要全县范围内配置资源或者对全县经济具有明显拉动力的项目,采取引资主体主导、县招商引资办协调、相关单位共同洽谈的模式,并根据项目性质、行业分类、投资规模等因素,邀请县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参加接待和洽谈。不改变引进单位引资主体性质。
      第十七条 没有项目责任人对接的外来投资项目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项目,县招商引资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初谈,搞好对接,并按招商引资项目的行业类别,移交给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综合部门进行办理。
    第五章 招商方式
      第十八条 推行以商招商,鼓励各单位创新招商方式,实施招商战术多元化。
      第十九条 实施专业招商。选拔优秀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或派驻经济发达地区驻点招商。
      第二十条 实施悬赏招商。每年筛选一批对全县经济具有拉动力的重点项目,进行悬赏招商。
    第六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管理是指对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审批、考核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的申报。招商引资项目的承办人、出资单位、出资法人或个人(统称招商引资项目申报人),依照规定,在项目签订前,向县招商引资办提交相关资料、由招商引资办会同有关部门认定其是否享受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  项目的审批。招商引资项目由项目申报人按程序负责申报,属县内审批权限的,由县招商引资办负责联合有关部门,采取“一站式”联合办公服务的形式予以审批;凡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招商引资项目,由有关负责报批的具体业务部门联系,直至完成报批工作。
      第二十四条  负责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报批的各部门,要为项目申报人做好服务工作,简化手续,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招商引资项目尽快立项、迅速开工、早日达产。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批审后,由项目申报人将批准文本复印件提交县招商引资办,由县招商引资办出具享受优惠政策的认证书。
      第二十六条  项目的考核。县招商引资办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月调查、季督查、年考核,并对完成情况定期通报。
      第二十七条  对引进项目的认定,采取档案审核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八条 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在项目开工、在建期间,将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到位等情况于每月二十日前书面上报县招商引资办。  
      第二十九条  招商引资项目建成后,按行业性质移交有关部门管理。
    第七章 奖惩机制
      第三十条 对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及重点项目的招商主体进行奖励。对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可视贡献大小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一条 对于管理权限不在本县的单位和干部,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委、县政府除给予表彰奖励外,还将提请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表彰。
      第三十二条 对破坏招商引资环境,给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造成消极影响、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纪检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优惠政策
      第三十三条 来县投资者可享受国家、四川省、阿坝州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享受九寨沟县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也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对享受优惠政策问题进行约定。
      第三十四条 县内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兴办企业参照执行优惠政策。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板凳#
    发布于:2017-08-09 23:27
    九寨沟县->“十一五”奋斗目标
    九寨沟县->“十一五”奋斗目标
      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力争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9.2亿元,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1.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万元以上;本级财政收入增长比GDP增长高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达到6∶23∶71,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加快向“国际一流景区、藏区一流城市、富裕文明乡村”的奋斗目标迈进,使我县成为特色鲜明的全国旅游强县。  
      旅游支柱产业更加突出。到2010年,力争全县旅游人数达3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亿元左右,年均分别增长6.5%和13.2%;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总体格局中实现旅游业创造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贡献、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比重均超过60%,成为更加强大的经济支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农业产业化取得突破,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力争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基本解决农村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使农村现有0.3万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越温。明显改善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力争实现建市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全县城镇水平提高到50%以上,建成初具规模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九寨沟国际生态旅游城市。
     
      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72.5%;城镇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常年大气质量和出境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县城饮用水质好二类标准,力争达到1级。江河河堤、道路边坡、山地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和治理;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循环经济的探索取得较大进展。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优化;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城镇企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面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向农村扩展;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010年达到3150元;使消费结构不断变化,文化休闲、体育健身支出比重逐渐上升,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40%,农村居民低于50%;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80%以上的居民拥有一套设施配套的住宅,农村居民的住房质量和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县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人权和人民的民主权力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政务公开,司法公正,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初步形成。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地板#
    发布于:2017-08-09 23:28
    经济社会建设成就
    经济社会建设成就
    交通更加便捷。以九寨沟县为中心,南经平武、江油、绵阳到成都,西经松潘、茂县、汶川到成都,形成了九寨旅游环线公路;东经甘肃省文县可到广元;北经若尔盖可达甘肃省兰州。作为全国第一条景区生态公路示范工程川九公路(全长94.14公里)已投入使用,九(寨沟)若(尔盖)公路和县城至沟口公路三改二工程已完工。九寨黄龙机场的通航,实现了九寨沟交通史上的新跨越。

    通讯日益发达。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程控电话,建立了数据同步网,开通了光纤传输、数字通讯移动电话、图文传真及寻呼业务,县城和九寨沟景区都可直通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发展迅猛。积极实施“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经营模式,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的良机,加强景区保护性开发建设,开拓文化旅游市场,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升级,努力打造九寨沟国际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006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1991万元。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全国旅游强县创建县。旅游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县已有宾馆饭店91家,床位2万多张,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9家,二星级1家。被誉为“东方达沃斯”的九寨天堂、甲蕃古城正式对外开放。 一个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康体娱乐为一体的世界级、国际性、生态型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示范地已令世人注目。


    生态农业优势突出。紧紧围绕九寨沟旅游大市场,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力打造“果、蔬、药、畜”四大基地,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面推广沼气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和农村生态循环经济。扶持壮大农业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联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有效模式,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路子,逐步实现农业的升级式调整和集约化经营,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15680万元。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九寨沟县“建市”已列入阿坝州“十五”规划,市区由九寨沟县城、漳扎镇和甘海子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部分组成,城区面积将从1.89平方公里扩大到14.7平方公里。近年来,九寨沟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稳步实施;漳扎镇国际旅游精品城镇正在形成;甲蕃古城已具规模。目前,一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人气兴旺、民族文化浓郁的组团式生态旅游城市正在形成。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被科技部评为2003—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被省政府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先进县,被省科技厅确立为四川省科技工作试点县;2006年被省科协确定为第三批全省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两基”顺利通过省州验收,教育设施设备水平达到全州一流,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完成卫生院改造,新区医院、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对外形象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文化演出市场繁荣规范;农村城市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