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 | 数学老顽童吴文俊静静地走了,我们不该对他一无所知 - 名录 - 爱扫码·i3m.cn:3hhh.cn/3197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3197 搜一搜.cn/3197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409回复:1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3197
·搜一搜.cn/悼念 | 数学老顽童吴文俊静静地走了,我们不该对他一无所知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7-05-08 14:01

悼念 | 数学老顽童吴文俊静静地走了,我们不该对他一无所知

2017-05-07 央广新闻

今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吴文俊院士,37岁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攀登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世纪之交,捧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然而我们对他却知之甚少。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到中研院数学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邵逸夫数学奖(2006)、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

 

中国数学梦:让外国人跟着中国人跑

吴文俊是数学界的“泰斗”,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吴文俊曾与陈省身、程民德、胡国定等中国老一辈数学家共同提出“中国数学要在21世纪率先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数学强国”的宏伟目标。

吴文俊补充道,当时还提了“三步走”和具体规划,想把全国数学界动员起来,实现“率先赶上”的中国数学梦。我做梦都在想哪个领域赶上去了。搞数学,光发表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外国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应该让外国人跟我们跑。这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看,中国数学梦在部分领域已成真。中国人用机械证明定理,全世界都认可。以前认为,计算机只能用于计算,现在还能用于证明,计算机的作用就更大了。

 

自谦:数学是笨人学的

尽管已经不亲自带学生,但吴老一直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

他始终强调年轻人要有独立的思想、看法,敢于超越现有的权威,绝不能人云亦云。

说起自己成功的经验,吴老首先想到的是:“做研究不要自以为聪明,总是想些怪招,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功夫不到,哪里会有什么灵感?”

“数学是笨人学的,我是很笨的,脑筋"不灵"。”他说。

可就是这样一位自认为“很笨”的人,总能站在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他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能。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他抛开已成就卓著的拓扑学研究,毅然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数学机械化。

为了解决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问题,他年近花甲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那时,在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机房里,经常会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吴老的上机操作时间都是整个研究所的第一名。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终于获得成功。

吴文俊开创的数学机械化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这个完全由中国人开创的全新领域,吸引了各国数学家前来学习。此后人工智能、并联数控技术、模式识别等很多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数学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面对各种荣誉,吴老却看得很轻。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他说:“我不想当社会活动家,我是数学家、科学家,我只能尽可能避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他曾谦逊地说:“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帮助我,我数都数不过来。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事业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做有意思的事”

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

哪怕岁数大了,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像中国古代数学,我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比如微积分的萌芽问题,有时间的话要去弄清楚。”吴老曾笑着说,“我现在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的老师在临死前还在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我要向老师学习,鞠躬尽瘁,至死方休。”

 

数学大师中的“老顽童”

记者从吴文俊先生治丧办公室获悉,吴先生此次住院是因在家不慎摔倒,脑出血入院治疗。4月初入院后,身体一度恢复良好,但进入5月又恶化。4月11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去医院看望他时,病情已经趋于平稳。他的主治医生笑称:“爷爷很可爱,也很配合治疗。”

学生时代的吴文俊

在法国学习时的吴文俊

1978年,吴文俊全家福 (左起:吴月明、吴文俊、吴云奇、吴天骄、吴星稀、陈丕和)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给中科大少年班的同学上课(资料图片)

江泽民为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左)、袁隆平(右)颁奖。

吴文俊为母校110周年校庆题词

吴文俊与夫人陈丕和

吴文俊在泰国

晚年的吴文俊一向有“老顽童”之称。5年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于“具体的知识”,已经知之甚少。如今“主要是在看小说”,“各式各样的小说、好看的小说”。

 2014年吴文俊先生95岁生日

他评价“日本的侦探小说有意思”。在他看来,日本侦探小说反映深刻的社会背景,不像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那样,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吸引人。

这位数学大师当时还说,在数学上自己“还可以有所作为”——“我想我还可以做一点事情。能够做到多少就不敢说了。”

最近几年,吴文俊很少出门。有一次,朋友见到他在小区门口打车。耄耋之年的吴文俊当时一个人坐出租车,要到附近的一家书店去。他很喜欢去那里看书。

虽然地位崇高,吴文俊并没有“专车”待遇。

再见,大师!

感谢您的杰出贡献,

感谢您为年轻人做出了好榜样,

吴老,一路走好!

悼念 | 数学老顽童吴文俊静静地走了,我们不该对他一无所知

微信用广告: wxygg.cn/w1842762

数学家 1919年5月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奖,1993年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2000年度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17-05-08 14:04
    吴文俊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8岁。
    吴文俊先生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工作、在陈省身先生指导下开始从事拓扑学研究,1947年赴法留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吴文俊先生于1951年回国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1993年开始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名誉所长。
    吴文俊先生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他的研究工作涉及代数拓扑学、微分拓扑学、数学机械化、代数几何学、对策论、数学史等多个领域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拓扑学领域,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
    吴文俊先生曾获首届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数学奖、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厄布朗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奖项。
    吴文俊先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他始终勤奋地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一生积极进取、锲而不舍,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学术作风民主。吴文俊先生一贯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他的多位学生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吴文俊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于1951年放弃在法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对祖国的经济建设十分关心,对于国内重大建设项目如数家珍。他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真正切实地为复兴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