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 防骗网 - 爱扫码·i3m.cn:3hhh.cn/14554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4554 搜一搜.cn/14554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1091回复:1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4554
·搜一搜.cn/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4-16 21:26
(转)公益短信
国家反诈中心提醒您: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疾控中心、医保局等部门,
以涉嫌倒卖口罩等防疫物资需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为名,
实施电信诈骗,请勿上当受骗。
96110是国家反诈预警专号,请及时接听。


揭穿涉疫情诈骗五大套路!千万小心别上当!

2020年04月15日 17:53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揭穿涉疫情诈骗五大套路!千万小心别上当!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超197万例,死亡超12.5万例。其中美国确诊病例超过60.2万例,死亡逾2.5万例,为全球确诊及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估计新冠肺炎致死率是流感的10倍。随着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发展,与疫情相关的诈骗行为也越来越多。部分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借用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派钱计划套取个人信息;以“航班因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已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为由盗刷信用卡;冒用医院或慈善基金会等名义,利用大家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随着疫情的发展,后续的骗局会只多不少。

为此,小侨(ID:qiaowangzhongguo) 对近期出现的诈骗手段,进行了汇总梳理,希望大家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非常时期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描述:搜一搜.cn/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图片:zp1_20200416212322.png

搜一搜.cn/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搜一搜.cn/诈骗

疫情诈骗升级:听到这5句话,马上把电话挂掉!
疫情诈骗升级:听到这5句话,马上把电话挂掉!

2020-04-06 12:06 来源:新华网微信公号
疫情之下,老套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也更新升级到了冒充“疾控中心”的新版本。骗子自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事主涉嫌违法贩卖医疗物资为由,一步步实施诈骗。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支队了解到,冒充“疾控中心”诈骗因傍上疫情,迷惑性较强。但群众只要听到“我把电话转接到公安机关”等5句话时,就可以确定对方是骗子,赶紧挂断电话。

人在老家待了40天
突然接到“北京疾控中心”电话

3月初,人在老家还没返京的袁女士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通报说袁女士从上海一家口罩厂大量订货,在网上违法贩卖口罩。袁女士一开始还挺警惕,反问对方为什么没用疾控中心的办公座机打来电话。但对方解释说对外客服电话不能占用便把袁女士糊弄了过去。

袁女士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卖口罩,对方则直接报出了袁女士的身份证号,以此证明疾控中心没有查错人,并威胁说袁女士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听到这儿,电话中的袁女士明显“慌”了。“我就是个上班族,在老家都待了40天了,连家门都没出去过,怎么就一个电话说我卖口罩?”袁女士一个劲儿地申辩,要求赶紧帮自己查清楚。对方顺水推舟,推测袁女士的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利用了,还“好心”地帮袁女士转接上海的公安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就在袁女士逐渐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接着登场的办案民警深信不疑时,她接到了北京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96110反诈骗专线打来的电话。原来,反诈中心根据举报线索对一个诈骗电话开展工作,发现这个号码跟袁女士进行了长时间通话,民警由此判断,袁女士很可能已经上套了。

面对民警的劝阻,袁女士一开始并不相信,还反问民警怎么证明自己是警察?“我们这个电话号码是反诈骗专号,您可以直接拨打110或通过属地派出所来查询核实。我们一不要您的银行卡号和密码,二不让您转账汇款,谁是真警察还看不出吗?”经过民警的反复劝说,冷静下来的袁女士幡然醒悟,没有给骗子转账汇款。

脱掉“疾控中心”外衣
还是冒充“公检法”的老套路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支队苏兴博中队长介绍说,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的打击防范力度不断加强,骗子们设置的骗局也在“与时俱进”,将冒充“公检法”诈骗披上“疾控中心”的外衣就是一种体现。

不过,只要对骗子的话术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冒充“疾控中心”不过是蹭热点增强迷惑性,以蒙骗事主的幌子,最终还是要回到冒充“公检法”诈骗的老套路——“帮”事主把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机关进一步处理。骗子接着冒充公安民警,明确告知事主涉嫌犯罪,利用公安机关的权威性震慑事主。再以要求事主配合调查为由,电话遥控事主在电脑上操作,把资金转账汇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者骗取事主的银行卡密码及转账验证码转走钱款,完成诈骗。

反诈民警提示:
听到这5句话马上挂电话
苏兴博队长表示,群众只要听到类似下面5句话的任何一句,就可以确定对方是骗子,赶紧挂断电话,不要被对方洗脑。

1、“我帮你把电话转接到公安机关”;

2、“你可以拨打114,核实一下我的电话号码”;

3、“这个案件是保密的,绝不能跟任何人提起”;

4、“把全部财产转移到公安机关安全账户”;

5、“你登录一个网址,就能看到自己的通缉令”。

苏兴博提醒说,群众在接到自称“疾控中心”“公检法机构”等部门来电,被告知存在违法行为时,请务必提高警惕;务必保护好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能向他人泄露;如果发现被骗,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及时到派出所制作笔录,配合民警开展工作。

据悉,北京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已经开通96110反诈骗专线,专门用于对正在被骗事主进行提示提醒,以及回访群众使用。群众发现诈骗线索时请积极通过“北京反诈”微信公众号、96110向警方提供,方便警方开展工作。

描述:搜一搜.cn/诈骗

图片:zp3_20200416212419.png

搜一搜.cn/诈骗

soys.cn/fraud


转发一条朋友圈,被罚25000元!疫情滋生诈骗“新套路”!如何辨别?

2020-03-12 00:07:53 和讯名家
导读: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疫情期间,某些虚假信息乱发朋友圈会构成违法。福建三明的小王因为在朋友圈转发一条关于某些产品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广告信息,面临罚款25000元的行政处罚。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记者:朱英子)、广州日报、工人日报、央视财经、江海晚报、福州新闻网“想知道最近有什么新闻吗?刷一下朋友圈吧!”疫情期间,不少人通过微信朋友圈里获取最新战“疫”信息。然而也有些人把朋友圈当做“私人领地”,把随意编发内容、随手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当做个性,从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在此郑重提醒大家: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疫情期间,乱发朋友圈不是个性,可能会构成违法!

转发一条朋友圈,被罚款25000元
福建三明的小王因为在朋友圈转发一条关于某些产品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广告信息,面临罚款25000元的行政处罚。1月31日,他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微信好友发了一条广告信息,内容是介绍一些产品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小王就将这个文章和截图也转发到自己朋友圈。没想到第二天,他被梅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请去配合调查。据梅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属于互联网广告的一种,发朋友圈的人的身份就是广告发布者。“利用互联网从事广告活动,适用本法的各项规定。”梅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股副股长孙定闽认为小王发的广告没有标明出处,并且无法标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其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一条规定: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广告引证内容违反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调查结果,2月17日,梅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了对小王个人罚款两万五千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这也是在防疫期间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出的第一张利用疫情蹭热度发布违法广告的行政处罚单。据孙定闽介绍,根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监管的通告》中第三条内容指出,严禁发布含有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治疗、治愈、偏方等内容的违法广告。发布这些违法广告的行为将受到严厉处罚。

一条朋友圈,被罚40万!
微信昵称“小包儿粑粑在Ugg工厂直播”的当事人王某某,先是在朋友圈散布涨价信息哄抬口罩价格,此后又玩起“失联”的戏码,直至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征集线索公告后才迫于压力前来接受调查。记者2月29日从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依法从重对王某某拟处罚款40万元。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已于2月28日晚送达当事人手中。
1月25日晚,微信昵称“小包儿粑粑在Ugg工厂直播”的用户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口罩涨价通知,称自家出售的3M9001型号口罩,由原来的288元、388元调价至488元,并称仍有可能进一步涨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此叫卖引发网友极度不满,大家纷纷谴责其哄抬物价的行为。
根据举报,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次日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查,当事人王某某通过微信号散布口罩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致使舆情迅速发酵,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在启动调查程序后,当事人王某某未能及时到案接受调查。执法人员曾多次拨打手机试图联系王某某,但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2月3日,王某某来电称,其“现在河南郑州,手机关机是因为一直有骚扰电话,目前因疫情防控无法回南通,一旦回来就配合调查”。然而此后,王某某却再次“失联”。
鉴于一直联系不到王某某当面质证,2月16日,崇川区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线索,并劝告王某某自公告之日起5日内主动接受调查,否则视为拒不配合调查。2月18日,王某某迫于压力最终现身,来到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新城桥分局接受调查。“我们分别在2月18日、19日、22日,对王某某做了三次询问笔录。”崇川区市场监管局新城桥分局副局长陆琦介绍,在查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基础上,崇川区市场监管局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适用了较重的罚则,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王某某拟处罚款40万元。

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这些“红线”应记牢
疫情期间,更应随时保持理智。在特殊时期,不良信息不但会扰乱社会秩序,更涉嫌违法犯罪。这些“红线”请牢记!1、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发;2、非正规渠道获得的小道消息、内部文件不发;3、侮辱、诋毁他人的话不发;4、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营销广告不发;5、涉及国家机密的资料不发;6、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用疫情包装的新型诈骗来了北京银保监局教你识别4种典型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此外,疫情期间,有些新型诈骗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特针对疫情期间的金融诈骗做了梳理,公布的典型案例如下:
一、低息贷款型诈骗
1、冒充金融平台贷款诈骗。“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
2、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二、投资理财型诈骗
1、利用“区块链”概念诈骗。“疫情期间也有高回报”。
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
2、利用指导基金、股票、期货等投资诈骗。“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
三、盗取信息型诈骗
1、利用“退改签”诈骗。
“受疫情影响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获取的受害人信息,如航班号、高铁号、酒店预订信息、旅行社合同信息等,向受害人手机发送虚假“退改签”短信,诱使受害人拨打短信中虚假客服电话或点击不明链接,按其提示操作,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将卡内余额转走。
2、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最新最全的防疫物资马上到货”。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的售卖口罩、防疫物资等信息,转账收取消费者费用后将受害人“拉黑”,或在钓鱼链接中诱使受害人输入个人敏感信息,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

四、非法集资型诈骗
1、利用为疫区捐款诈骗。“您想为疫区贡献一份力量吗?”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
2、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您愿意为感染者家属捐献一份爱心吗?”不法分子以孩子或亲属突然高烧、已被隔离医治为由,向社会公众发起众筹“医药费”、“住院费”等,骗取受害人钱财。
3、利用“销售返利”诈骗。“购买防疫物资还能赚钱”。疫情期间,防疫物资紧缺,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除谎称可以代购代销“口罩”、“消毒液”、“特效药”等物资,还向购买者承诺可以“积分返利”,甚至“加盟获利”,骗取受害人钱财。

如何辨别这类骗局?
如何辨别这类骗局?北京银保监局称,消费者可从以下四方面判断。
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本期编辑 刘巷


2020年04月15日 17:53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揭穿涉疫情诈骗五大套路!千万小心别上当!
https://news.sina.com.cn/s/2020-04-15/doc-iirczymi6496640.shtml
2020-04-06 12:06 来源:新华网微信公号 疫情诈骗升级:听到这5句话,马上把电话挂掉!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004/06/140000_53266429.htm
2020-03-12 00:07:53 和讯名家 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
 转发一条朋友圈,被罚25000元!疫情滋生诈骗“新套路”!如何辨别?
http://news.hexun.com/2020-03-12/200597951.html


描述:搜一搜.cn/诈骗

图片:zp2_20200416212338.png

搜一搜.cn/诈骗

搜一搜.cn/诈骗


搜一搜.cn/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20-04-16 21:27
    搜狗新闻搜索:
    疫情诈骗五大套路


  •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