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强 - 忆旧 - 爱扫码·i3m.cn:3hhh.cn/13284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3284 搜一搜.cn/13284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1042回复:1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3284
·搜一搜.cn/池志强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1-08 22:09
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在上海逝世 享年95岁


我国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离休干部池志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7日1时43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池志强先生是我国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950年代,他的副博士论文证明,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二巯基丁二酸钠较前苏联科学家研发的二巯基丙基磺酸钠对血吸虫病治疗锑剂吐酒石的治疗指数高一倍,让导师刮目相看。1960年代,他主要从事防治电离辐射损伤的药物研究,是防护辐射损伤特种药物研究和6003国防科研大协作组的首席科学家。1970年代起,他注重军民结合,开创了强效镇痛剂和神经受体研究新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


池志强池志强先生一生奋战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池志强先生长期担任上海药物所第五研究室主任,并先后兼任所科研处处长、副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生命科学》主编等职务,为我国国防科研和药学事业的振兴、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池志强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他政治信念坚定,治学风范严谨,人生态度豁达,生活作风朴实。池志强先生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池志强先生!
池志强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1月12日上午(周日)9:30在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谨此讣告。
池志强院士治丧委员会二○二○年一月七日
•政府部门、相关团体、单位和个人等致唁电、唁函,请联系上海药物所值班室,电话及传真021-50807088,邮箱:suoban@simm.ac.cn•代订花圈花篮,请联系离退休办公室施祥,电话021-54920141,微信ct13918753581,手机13918753581



池志强


池志强院士百科

池志强(1924.11.16-2020.01.07)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9年获原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最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最近,对羟甲基芬太尼的几个立体异构体合成并比较了它们的镇痛、μ受体亲和力、选择性差异、对动物产生机体及精神依赖,发现其异构体F9209、F9204为当前μ受体选择性最高激动剂。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阿片受体的分离纯化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是国际上纯化成功的少数单位之一。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大校友2005年上 > 求是群芳
药 理 济 世 乐 新 篇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校友

作者:杨达寿(64机制)

1924年11月16日,浙东沿海、橘子名城黄岩的澄江(又称永宁江)两岸,金果满枝,随风飘香,人们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然而,对澄江岸边的池家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大喜日子,全家老小都沉浸在添丁加喜的氛围里,激动之心难以平静。喜讯传开,长期在外从事测绘工作的技术员池云,怀着又为人父的喜悦心情,急匆匆赶回家分享家人的欢乐,并与妻子商议给儿子取名志强,以寄心志,为国图强。十几年平静的生活,池云夫妇一连养了5个子女,池志强排行老三。他在母亲的精心呵护和良好教育下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誓举红旗黎明前”


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池志强的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家庭“老师”,其子女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她对子女从不打骂,而是循循善诱,使子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母亲的与人为善、以邻为友的生活作风,也时刻熏陶着幼小的心灵,使池志强从小养成与人友善、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池志强从小喜爱读书、兴趣广泛,爱动脑筋、多有幻想,每当夏夜来临,他常与小伙伴一起识别天空的星座,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憧憬未来遨游茫茫的太空!在小学三四年级时,他如饥似渴地泛读多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为今后进一步求学深造以及做学问打下深广的文学功底。
黄岩是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一条弯弯曲曲的澄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县,环抱县城,最后至三江口与灵江汇合后注入东海。在这条母亲河滔滔江水滋润哺育下,黄岩蜜橘名闻世界,每当入冬季节,两岸金果盈枝,江上帆船穿梭,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每当读书怠倦之余,池志强倚窗凭眺远山九峰,侧耳细听青山飞瀑,还有高耸的双塔,山村的炊烟……一幅如诗若画的美景滋养了他健壮的体魄,陶冶了他随和的性格,宽广的胸怀。
进入初中学习后,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迁至山区,家里也因父亲工资收入大减而陷入困境。为了交纳继续求学的费用,只好凭借贷典当度日。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使池志强养成吃苦耐劳,勤劳朴素和奋发进取的生活作风。他亲历了敌机轰炸县城、百姓四处逃难的情景,更激发了他对国民党腐败无能和日寇横行的痛恨,为他以后投身革命、激发爱国热忱打下深刻的认识基础。
池志强在黄岩县初中毕业后,考入从海门搬迁仙居深山广度寺的省立台州中学。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沪杭一带许多中学老师也纷纷逃难来到时迁仙居的台中,其中不乏名校的教师骨干,使台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在深山庙宇里学习,教学条件十分困难,连化学课也无法由学生动手做实验,幸好来了一位化学老师,使讲课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并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化学规律。同时,还给学生演示一些有趣的示范实验。所有这些,都像磁石一样吸引池志强的心,使他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尔后考入大学化学系继续深造创造了条件。
1942年,池志强高中毕业时,许多知名大学均已内迁,经济拮据的他无法筹措旅费和学费,于是只好辍学当一名小学老师。他节衣缩食,一年后积累了一些资金,并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化学系公费生学习。由于家有兄弟姐妹5人,仅靠父亲不高的薪金维持生活,于是他一边刻苦学习,以优秀成绩保持公费奖学金,一边在节假日里当家庭教师,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当时龙泉分校设在龙泉芳野,吃住都很艰苦,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就连化学实验也是用炭炉子加热,冷凝是靠一根玻璃管外包铁皮的冷凝管,没有自来水,用两只木桶装水放在高处以上下置换供应冷凝水。学习条件虽然艰苦,教师们仍认真教学,同学们也刻苦学习,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浙大龙泉分校迁回杭州,全国人民满腔热情地投入战后重建工作。因浙大校园受日寇破坏,满目疮痍,需要整修,要求学生借读厦门大学一年。在这求学关键时期,他只好又一次辍学回到家乡,当上了黄岩中学灵石分部的化学、外语老师,挣一点微薄的薪水供弟妹读书,并积蓄回杭复学的路费。
1946年回杭复学后,池志强看到广大人民缺医少药的痛苦,意识到药学系毕业后谋生的道路更为宽广,于是他决心克服困难转到1944年新建的药学系学习。由于药学系是5年制的,要求基础深厚,重视实验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力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训练。在教师严谨作风影响下,池志强在学习与实验中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了一些初探科学奥秘的乐趣,树立了进一步从事药理科学研究的自信心,于1949年秋在药学系首届毕业,成绩名列第一,并留校当了张其楷教授的药化助教。
在浙大求学期间,池志强受到求是精神的熏陶,一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站在斗争第一线;在护校迎解放斗争中,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担任了浙大应变委员会安全部负责人,做好全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于池志强积极带头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中共浙大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谷超豪介绍,1949年1月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2004年是池志强80大寿本命年。当年一同考入浙江龙泉分校的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情不自禁,写下了《祝贺志强同志八十寿辰》三首诗,其中第一首为:
芳野相识六十年,斗室共吸桐油烟。
学海汹涌投身去,誓举红旗黎明前。
这首四句短诗,清晰地勾勒出他们同窗苦读、并肩战斗直至与全国人民一起高举红旗迎解放的动人场面,展示了池志强革命、学习双丰收的情景。


奋力半纪勇争先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百废待兴,干部奇缺,池志强毫不犹豫地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于1951年夏离开了心爱的教学与科研的岗位,到省文化局负责科学普及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社会文化科和电影科等科长之职,学会了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并养成努力创造工作新环境、开创工作新局面,安心完成新任务的习惯。1953年7月,池志强响应中央让专业技术人才归队的号召,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有余的药理研究新航程,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生命年华写下了一曲曲攻关夺隘、攀登科学高峰的动人凯歌———
曲一:抗血吸虫药物及锑剂解毒研究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广泛流行,病情十分严重。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7月1日作七律二首,其中第一首就是血吸虫泛滥的写照: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苈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为了尽快消灭血吸虫病,中央建立血防办大力推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上海药物研究所急国家所急,投入大批力量寻找新防治药物和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池志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受命于危难之时,师从丁光生教授挑起血防新药筛选及锑剂毒性解毒的研究。正当池志强与伙伴们将合成的二巯基丁酸钠开始用于解锑毒的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时,他奉命被派去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学习,在B.M.Kapacuk院士指导下以前苏联发明的新型二巯基丙磺酸钠(Unitiol)和我国研制治疗药物吐酒石的解毒作用及吐酒石的毒理及其年龄差异等为研究课题。经过他夜以继日的苦心研究,证明了Unitiol对吐酒石的解毒有显著效果,并证明二巯基丁二酸钠仍比Unitiol为优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前苏联药理学及毒理学杂志及巯基类化合物研究专著上,不仅受到导师的赞许和同行的瞩目,并于1959年答辩后荣获医学副博士学位,而且也推动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起了一定作用。
曲二: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的研究
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研究是放射生物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涉及国防安全。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实验室争先研究。为了在我国尽快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了第五研究室,并要求池志强在副博士学位答辩后在前苏联有关电离辐射研究室访问学习半年。同时,接受国家科委的委托担任我国访苏代表团的陪同翻译工作,直至1960年6月随同代表团回国。回国后,他顾不上休息即与第五研究室同仁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试验,在生物胺、巯基化合物等方面合成、筛选数千种新的化合物,从中找到如432、947和1759等药物,经在小鼠、犬、猴等动物上试用证实具有电离辐射损伤化学防护作用。这项成果经鉴定并交有关单位备用的同时,他和同事们乘胜追击,还在防护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圆满地完成了国家的任务。
曲三:强效镇痛剂及阿片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
阿片类镇痛剂以吗啡为代表临床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由于吗啡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及成瘾性。因此,寻找新的强效镇痛剂成为国际药理专业人员研究的热点。在广大研究人员努力下,已不断发现新的镇痛剂,20世纪60年代初,比利时Janssen合成芬太尼强效镇痛剂就是一例。因此,要在众多镇痛剂基础上寻找一种新的强效镇痛剂确非易事。1970年初,池志强迎难而上,毅然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他带领同事们从查找分析有关镇痛剂文献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芬太尼结构改造系统的研究,决定在苯吡啶的吡啶环三位上引入一个甲苯,使原有化合物成为三甲基芬太尼,提高镇痛效价10倍以上。初战告捷,大大激发了科研组同仁的攻关热情。他又带领同事们乘胜追击,以3-甲基芬太尼为基础合成大批衍生物,从中找到羟甲基芬太尼(OMF),其镇痛效价比吗啡高6000至10000倍,成了当时世界最强镇痛剂之一。十年浩劫冰消,科学春天来临,池志强心潮澎湃,他决心把失去时间追回来,努力赶超世界研究水平,对OMF的药理特性进行研究。从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更须多学科知识及深广的药理知识,经他与同仁的日夜钻研,最后证明了OMF是一个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并得到美国科学院院士A.Goldstein教授的重复验证,其验证的结果发表在美国分子药理学杂志上。由于在池志强创新设计科研思想指导下,找到了较为理想的高效镇痛剂,受到国际同行的瞩目,并于1986年被选为阿片类研究领域惟一的国际学术权威机构———国际麻醉剂研究会执委会委员,成了我国第一位担任该组织的执委。此后,每届均有一席我国委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羟甲芬太尼的研究成果于198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面对鲜花、奖证、荣誉、掌声……池志强等没有沾沾自喜。他说:“羟甲芬太尼的研究不能以获奖而结束,必须进一步地深入。”他在分析了羟甲芬太尼的结构中有3个手性中心,具有8个立体异构体的特征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羟甲基芬太尼立体异构体与受体结合的选择性及生物活性差异的课题。经过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合成并比较8个异构体药理特性基础上找到了F9202、F9204异构体镇痛活性最强,对μ受体选择性最高,已得到美国科学家的验证。同时,池志强还带领科研人员对F9202、F9204的成瘾机理作了进一步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池志强领导的实验室还对8个羟甲芬太尼立体异构体进行结构功能修饰,以使药物更符合临床应用之要求,其研究成果于2002年荣获上海自然科学二等奖。
除羟甲基芬太尼一类镇痛剂研究外,池志强还带领科研人员开展多种镇痛剂研究,都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氮杂二环壬烷衍生物研究荣获1992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自上世纪90年代起,池志强领导的实验室紧追国际先进实验室,在μ体阿片受体纯化成功的基础上,在制备足够数量μ受体蛋白、建立μ阿片受体的高表达系统及采用SF9昆虫细胞为表达系统等国际公认难题方面进行攻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了阐明μ阿片受体三维结构,在未获得足够蛋白情况下,他们与兄弟实验室合作,采用计算机模拟构建了μ阿片受体的三维结构,还预测了羟甲芬太尼与μ阿片受体可能结合位点。总之,池志强领导的实验室从羟甲芬太尼的发现到取得一些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成果发表了150多篇论文,表明了坚持创新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研究方向、发扬团队精神和开展多方合作的重要性。


“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世纪50年代与池志强一同赴前苏联留学并荣获副博士的秦伯益教授回忆同窗共学时说:“……我感到老池学业上功底很深,基础扎实,持重老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大聪明,而言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是一位可以倚重的长者。”虽说这不是池志强为人处世及崇高品格的全部,但却几十年一贯地,讷于言而敏于行,是十分可贵的,今择数例以述之———
例一:他是一位开拓创新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教书育人的教育家
自1980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池志强一肩挑起繁重的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另一肩又挑起培养人才的工作,至今已有20位硕士、博士在他指导下从他的实验室学成毕业,分赴国内外工作。在池志强80大寿来临之际,许多研究生或著文述怀或用电话、Email感恩。他们在池志强实验里,不仅得到专业知识、科研作风的培养,更在如何做人、报效祖国的思想境界上得到诸多熏陶。他们广布海内外,纷纷用自己的创新业绩来报答导师对自己的栽培。特别是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王峰,成功地完成了μ阿片受体的纯化工作而破格直接荣获博士学位。王峰的脱颖而出,与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他虽年事渐高,但他仍积极参加学位委员会的工作,关心药物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培养人才不辞辛劳,殚精竭虑,深受青年科技人员的爱戴和景仰。特别是在引进人才中做了大量工作,并选拔与启用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接替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使科学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平稳过渡与发展。
例二:他是一位善于把握方向的领导,又是一位乐于组织管理的长者
池志强有一张工作日程表,尽管这表一再扩容增目,仍是排不下他超负荷的工作。几十年来,他身负沉重的科研任务,更有名目繁多的领导职务。自1953年回到科技战线后,他担任过的主要党政职务有:留苏时任列宁格勒市中国留学生党总支书记,1978年至1982年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1983至1988年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分管科学研究和外事工作,1989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七届市政协常委兼任科技委主任,1993年被选为上海市政协之友社理事兼科技组组长,2003年改任政协之友社名誉理事,2004年被选为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理事等。他还兼任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通讯和处方药等多种杂志编委。他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与中科院生物局、生物学部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杂志的创办人,自1988年至2000年任主编,2001年起任名誉主编。
在池志强步入80大寿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除了举行隆重祝寿会外,还编辑出版了《池志强论文集》和《池志强论文选集》,有数十位同学、同事、学生以及友人纷纷著文志贺,赞颂池志强是一位善于把握方向的好领导,也是一位乐于组织管理的长者。
几十年来,他兼任多种职务,身居高位,但一贯待人亲切随和,从不以“老领导”自居;他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从不以“老革命”示人;他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97年,全所研究员投票推选两院院士候选人。同年12月荣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心里很平静,认为这是全所同志支持与努力的结果。他从领导岗位退下后,继续关心所里的工作,经常提一些很好的建议,如陈凯先所长的国家重大项目就是池志强提出的建议。总之,所有这些“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举动,大大增强了实验室以至药物所的亲和力、凝聚力。这是多年来药物所以及池志强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基础。


例三:他是一位既重当今的智者,又是一位放眼未来的谋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凡事业成就者,都是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注重向他人学习,池志强的成功科研之路,也是如此开拓与行进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他积极参与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或学术访问、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慰问留学人员。他以自己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真诚合作的友情博得了国际同仁的信任、支持与友爱,特别是许多研究成果得到国际权威实验室的验证与认同,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他带团去欧洲慰问留学人员,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感染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效力,取得圆满成功。
进入新世纪后,虽然从多个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以科学发展观的想思为指导,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结合药物所的实际,积极倡导蛋白质组的研究,为本所建立和应用该技术出谋划策,倾尽心力,显示了一位老科学家站在科学发展前沿,放眼未来,并不断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他不忘母校浙大求是精神的熏陶,关心母校,百忙中挤出时间来母校讲学,为母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师生们纷纷称赞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又是一位关爱母校的谋士!
而今,池志强已步入朝杖之年,笔者除了祝愿他在科学事业上再谱新曲外,也借丁光生先生之句作为本文结语并表一心愿:院士耄耋庆遐龄,志强频添海屋筹。

2020年01月07日 15:57
原标题: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逝世讣告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官方微信
网站
https://mp.weixin.qq.com/s/UHADoHwonzMdslwCrJK5yw
http://www.cae.cn/cae/html/main/colys/75485164.html
http://zuaa.zju.edu.cn/publication/article?id=7153


池志强逝世
  • 喜欢0 评分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沙发#
    发布于:2020-01-08 22:11
    举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