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 西安大区·大西安 - 爱扫码·i3m.cn:3hhh.cn/11630 -扫一扫.cn·二维码.cn 333e.cn/11630 搜一搜.cn/11630


二维码
管理员
管理员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原创写手
  • 忠实会员
阅读:110回复:0

无障碍·translate·翻訳·二维码.cn/i3h.cn/11630
·搜一搜.cn/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08-30 09:15
【教育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 2019-08-30 08:21:23   来源: 省教育厅网站 【教育厅】

《陕西日报》2019年8月29日题:这一刻,聆听陕西声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编者按
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围绕“‘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我们特此整理问答实录,以飨读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20个年头,最近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请问新时代的陕西在这次新机遇中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期待?谢谢。
胡和平: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为陕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立足实际,抓机遇、强优势、补短板,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一是坚持大保护。著名诗人贺敬之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诗中写道:“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现在,延安就像诗句里那样换了新衣,披上了绿装。我想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亲眼目睹延安的历史性变化。截至去年底,延安退耕还林近110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入黄河泥沙较20年前降低88%,水土流失面积降低23%,实现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达210多亿元。延安就是一个缩影,是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映照。这些年,我们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特别是保护好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让三秦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是坚持大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省区位、交通等优势不断凸显,不沿海、不沿边的陕西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在陕西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这是国家赋予陕西的重大任务,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深化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等“五大中心”,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重要支撑。陕西不仅有富集的能源资源,还拥有雄厚的科教实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能源化工高端化;我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聚集,正在成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积极发挥科教等优势,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活力更加强劲。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西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用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不断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中阿卫视记者:
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古都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请问在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过程中,陕西未来有什么样的安排?谢谢。
胡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求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不断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熟悉陕西的朋友们都知道,陕西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部位,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是毗邻省区市最多的省份之一。陕西也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是全国最高等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以西安为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一个“米”字形的高铁网正在加速形成。这些年,我们充分发挥中心区位优势,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西安、宝鸡、延安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组数据。去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1位,旅客吞吐量4465万人次、升至全国第7位。现在,中欧班列“长安号”已串联起丝路沿线的44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开行1235列、为2017年的6.37倍,今年1—7月开行1073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大力发展门户经济。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汉代张骞从长安出发开启了古丝绸之路,盛唐时期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超过10万。现在,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陕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港,航空和铁路的发展使陕西到中亚和欧洲更加便利,许多来自那里的商品已经摆上了陕西乃至全国商场超市的货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第五航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获批设立,进一步增强了陕西的门户功能。
三是大力发展流动经济。大家可能对东汉班固的《西都赋》有些印象。这首传诵了上千年的名篇描绘了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的繁华场景,唐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有工商店铺数万家,西市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盛唐的繁荣景象成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记忆。今天的陕西,正在大力推动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去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29.3%,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99.1%,陕西已成为开放创新的热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提出在陕西建立上合组织的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谢谢。
刘国中: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指出,中方愿意在陕西省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加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合作交流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交给陕西的光荣政治任务。同时,也给了陕西一个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深入交流合作的难得机遇。基地选在了我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和发展国际产业合作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交流、培训、示范”,这是中央给基地核心功能做出的定位。我们坚持基地建设的国家标准、国家级水平,正在进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打造一个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最高水平的一流基地。
一是开展常态化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节水灌溉、选育良种、病虫害防治、兽医、土壤改良等,是区域农业共性的关键问题。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积极筹划实施大科学工程和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高水平双边、多边农业科技交流活动,推动形成适应地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合作交流体系。
二是开展专业化的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我们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业科学研究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业大学的联合办学、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培训,加强中国(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和上合组织的旱作农业技术引进,大力培养国际型的高端人才,做好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高级别官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三是开展标准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业合作技术服务平台,利用我国和上合组织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在国内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实训基地,做好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努力把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在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中间推广开来。
四是开展自由化的国际农业贸易和产能合作。杨凌拥有全国唯一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我们希望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涉农对外贸易、产能合作和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国家和上合组织各国的农业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陕西拥有10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请问陕西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有哪些实招、取得了哪些实效?
胡和平:
陕西是科教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要求陕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6.58%。
一是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陕西军工科研单位、部属高校、央企、中央单位科研院所众多,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推进军民、部省、央地融合发展,就是要推动创新资源跨领域、跨产业、跨所有制优化配置,把这些资源充分地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这些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快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经建成,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投入运行,一批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全省军民融合企业超过1000家。
二是抓好原始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今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拍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拍摄这张图片的设备,就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全景相机。这些年,陕西持续强化原始创新,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去年有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陕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建成了全球首套煤油共炼工业示范项目,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等已成为陕西制造新名片。高新技术创新也是一大亮点,陕西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强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2.06%,达到3138家。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积极推动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建立了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制度,西北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地,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体系和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强化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建设,去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28亿元,增长22.11%。
中国日报记者:
近年来,陕西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民间投资较为活跃,能否介绍一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谢谢。
刘国中:
近年来,陕西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聚焦放权、监管、服务三位一体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一是在放出活力上狠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共承接国务院取消下放的事项684项,省级累计取消下放或委托行政审批事项911项,发展动能持续释放。近6年,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长15.7%。
二是在管出公平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坚持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同时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行全方位、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和重点监控,确保严格把关,不出问题。
三是在服出便利上狠下功夫。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把全省7967项政务服务事项拆分,将“三级四同”升级为“四级四同”,为建成全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微信办照,最快30分钟就能完成企业注册,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8个工作日,年底前将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目前,全省正在紧盯“9761”目标,就是省级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比例要达到90%以上;市县两级要达到70%以上;在实体政务大厅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省市县各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或者最多只跑一次。加快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的进程,真正做到方便市场主体、方便人民群众。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积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增速加快、规模扩张、质效提升的态势。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了13238.6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79%。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4.2%,比2012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出台了《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了5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健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奖补机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的占比达到了54.6%,较去年年底又提高了0.4个百分点。像三角防务、铂力特等民营科技企业,今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知道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一个头等大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底线任务。陕西是怎么打这场攻坚战的以及取得了哪些效果?谢谢。
胡和平:
陕西是我国扶贫开发任务比较重的省份,2012年现行标准下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1.4%。截至去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8%。
一是贯彻精准方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针对致贫原因落实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劳动力情况分类实施帮扶项目,按照贫困村需求科学配置帮扶力量,2016年至2018年全省实施了9万多个特色产业项目,有9.8万名扶贫干部和2.4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驻村帮扶第一线。同时,陕西还积极做好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对接工作,加强江苏陕西扶贫协作,“国企合力团”、校地帮扶“双百工程”等特色扶贫举措给了贫困群众更多实惠。
二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我们坚持目标标准,严把贫困退出关,在基本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三保障”工作。在义务教育有保障上,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精准资助体系,2016年至2018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23.2万人次。在基本医疗有保障上,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在安全住房有保障上,对16.75万贫困户的危房实施了改造,9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搬迁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197万贫困人口受益。
三是着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我们加大深度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支持力度,在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举措和帮扶力量上给予倾斜。目前,全省深度贫困县驻村包联的省级单位达196家、占参扶单位总数的1/3。2016年至2018年革命老区有165.37万人脱贫、16个革命老区县脱贫摘帽,延安告别了绝对贫困、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四是做好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工作。我们认真落实贫困县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经济,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不少贫困群众通过种植苹果、核桃、香菇,发展富硒产业等途径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以白于山区、秦巴山区和渭北旱原为重点,对居住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搬迁,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创建新社区工厂、扶贫车间,许多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五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我们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扶贫先扶志,对贫困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加强“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推广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文明创建、公益救助、司法保障“扶志六法”,落实以工代赈、劳务补助等措施,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动力越来越足。
我们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陕西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现了8%和9%的较快增长,请问这方面陕西主要是采取了哪些措施?除此之外,在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上陕西作出了哪些努力?谢谢。
刘国中:
陕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突出短板。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出实招儿、出硬招儿,居民收入的增速持续跑赢GDP。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319元和11213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了80.9倍和77.9倍,较党的十八大之前,分别增长了64.4%和78.4%。今年上半年,我省发展遇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是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仍分别实现了8.5%和9.7%的增长,高于经济增速,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脱贫攻坚弥补增收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全国各地一样,陕西实施了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脱贫的力度、减贫的规模前所未有,这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举措。关于这一点,刚才胡和平书记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了。
二是通过稳定就业夯实增收基础。我们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稳企稳岗的力度,改进创业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今年1—7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96万人,同比增长了2.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619.6万人,同比增加了87.1万人。
三是通过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我们积极发展“3+X”现代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这“3+X”,“3”就是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的富民产业;“X”就是茶叶、核桃、中草药材、红枣和有机、富硒、林特等区域特色农产品。2018年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了4621元和3508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83.7%和50.2%。同时,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更好发挥新产业、新业态在拓展就业带动增收中的作用。2018年,全省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和平均工资水平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102.6%和141.8%。
四是通过改革创新放大增收效果。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陕西的营商环境明显得到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2018年全省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90.5万户,同比增长了64%,增幅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的市场主体73.87万户,同比增长了99.1%,新登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169.12万人,同比增长了97.9%。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兼业、创新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4.91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5.48万人,带动就业116.32万人。
五是通过落实政策强化增收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十五连调”,有203.86万退休人员受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五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由2013年870元上调到今年的1600元,增长了83.9%。今年我们顶格落实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装前行,也明显减轻了个人的税收负担,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20%降至16%一项,5—7月就减轻了企业缴费负担21.98亿元。1—7月,个人所得税改革累计减税67.9亿元,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我省各项民生事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加快解决,这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公共福祉。比如,我们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支出增长了23.9%,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等工作都得到了加强,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由新中国成立时的0.23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5.48万人。加快健康陕西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医疗机构的床位数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2.7倍,人均期望寿命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24岁,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9.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覆盖324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保险的达到688万人。所有这些措施,都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胡和平:
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对陕西的关心支持。陕西有厚重的历史,有美丽的风光,有热情的人民,是一个值得大家常来走走看看的地方。这里有黄帝陵、兵马俑、大雁塔等众多历史遗迹,可以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的传承。这里有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可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博大情怀。这里有壶口瀑布、华山险峰、巍巍秦岭等自然景观,可以欣赏大漠风光、平原沃野、江南水乡多姿多彩的美景。这里有自贸区、内陆港、农科城等开放创新平台,可以感受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滚滚潮流。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欢迎大家的到来!
(信息采集:孙颖璐   审核:刁巧燕)

发布时间: 2019-08-30 08:21:23   来源: 省教育厅网站 【教育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转载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08/29/content_17602.html
http://www.shaanxi.gov.cn/sxxw/xwtt/bm/147629.htm
  •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