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示弟立志说(乙亥) 予弟守文来学,告之以立志。
守文因请次第其语,使得时时观省;
且请浅近其辞,则易于通晓也。
因书以与之。
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
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
非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惟以其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
则我之欲为圣人,亦惟在于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耳。
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务去人欲而存天理,则必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
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
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
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
而亦有所不容已矣。
夫所谓正诸先觉者,既以其人为先觉而师之矣,则当专心致志,惟先觉之为听。
言有不合,不得弃置,必从而思之;思之不得,又从而辩之;
务求了释,不敢辄生疑惑。故《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言之而听之不审,犹不听也;
听之而思之不慎,犹不思也;是则虽曰师之,独不师也。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
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
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
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夫立志亦不易矣。
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
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
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
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
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
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
忄心生,责此志,即不忄;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
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
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
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
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自古圣贤因时立教,虽若不同,其用功大指无或少异。
《书》谓“惟精惟一”,《易》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孔子谓“格致诚正,博文约礼”,曾子谓“忠恕”,
子思谓“尊德性而道问学”,孟子谓“集义养气,求其放心”,
虽若人自为说,有不可强同者,而求其要领归宿,合若符契。
何者?夫道一而已。
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学同。
其卒不同者,皆邪说也。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
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
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
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
亲爱的心友们:
志如树根,目标如枝叶。
阳明的一生,是立志笃行并完成大志的一生。
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阳明学堂本次分享《示弟立志说》,
从阳明家教当中探寻立志的真谛,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聆听。
3hjj.cn/5457
时间:4月18日(本周三)19:00-21:00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五路口江西大厦二层(陕西省阳明学会)
讲师:终南阳明书院讲师团
联系电话:鲍女士132 5976 0389
王明阳集 德洪曰:《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学者初及门,必先以此意授,使人闻言之下,即得此心之知,无出于民彝物则之中,致知之功,不外乎修齐治平之内。学者果能实地用功,一番听受,一番亲切。师常曰:“吾此意思有能直下承当,只此修为,直造圣域。参之经典,无不吻合,不必求之多闻多识之中也。”门人有请录成书者。曰:“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于书,使人作一文字看过,无益矣。”嘉请丁亥八月,师起征思、田,将发,门人复请。师许之。录既就,以书贻洪曰:“《大学或问》数条,非不顾共学之士尽闻斯义,顾恐藉寇兵而赍盗粮,是以未欲轻出。”盖当时尚有持异说以混正学者,师故云然。师既没,音容日远,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谓“一见本体,超圣可以足”,视师门诚意格物、为善去恶之旨,皆相鄙以为第二义。简略事为,言行无顾,甚者荡灭礼教,犹自以为得圣门之最上乘。噫!亦已过矣。自便径约,而不知已沦入佛氏寂灭之教,莫之觉也。古人立言,不过为学者示下学之功,而上达之机,待人自悟而有得,言语知解,非所及也。《大学》之教,自孟氏而后,不得其传者几千年矣。赖良知之明,千载一日,复大明于今日。兹未及一传,而纷错若此,又何望于后世耶?是篇邹子谦之尝附刻于《大学》古本,兹收录《续编》之首。使学者开卷读之,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说,匪徒惑人,只以自误,无益也。
○
教条示龙场诸生 语音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其慎听,毋忽!
○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忄曷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导读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 导读
https://www.lizhi.fm/3706456/2664209787163945478?u=2590568215417219628http://d.zg-m.cn/儒藏/语录/王明阳集-29.html http://d.zg-m.cn/儒藏/语录/王明阳集-102.html传习录卷上
徐爱录 / 2
陆澄录 / 36
薛侃录 / 97
卷中
钱德洪序 / 147
答顾东桥书 / 151
答周通书 / 191
答陆原静书 (一) / 203
答陆原静书(二) / 208
答欧阳崇一 / 231
答罗整庵少宰书 / 242
答聂文蔚(一) / 253
答聂文蔚(二) / 263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279
卷下
陈九川录 / 286
黄直录 / 308
黄修易录 / 322
黄省曾录 / 334
钱德洪录 / 344
黄以方录 / 395
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