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历史沿革
初建法门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西距宝鸡市90千米,东距西安市110千米。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层,塔下设有地宫,地宫中存放着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椁,内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宝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法门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战火纷繁的十六国和南北朝混战时期屡遭破坏,特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建议,禁佛教,毁佛经、佛像和塔寺,致使该寺舍利塔在劫难逃,成为废墟。但当时仍有信徒不断前来烧香敬佛,这里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圣冢”。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岐州牧拓跋育修复阿育王寺和舍利塔。并于西魏恭帝元魏二年(公元555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法门寺由此名声大振,始成为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成实道场”,舍利塔随谓"成实道场合利塔"。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改"成实道场"为"法门寺",塔也名为"法门寺舍利塔"。是年,法门寺不幸遭遇火焚,一片冲天火光后,仅剩塔基残垣。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2年),歧州刺史张德亮在塔基上修筑望云殿,以殿代塔,殿楼4层。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迎佛骨于东都洛阳,供养3年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送归法门寺地宫,并诏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门寺塔。唐高宗一次向寺院施舍钱5000贯、绢5000匹,皇族大臣也纷纷竞相捐物献钱,《法苑珠林》记载其盛况曰:”于时京邑内外道俗,连接二百里间,往来相续”。张撰《无忧王寺真身塔铭》曾对重修的法门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载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无忧王寺”,塔名亦谓”无忧王寺真身宝塔"。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题舍利塔为"大圣真身宝塔",亦名"护国真身宝塔“。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并在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每逢朝霞满天或夕阳西下时,塔顶金碧辉煌,塔身雄姿昂然,焕焕乎立于岐山之阳。时人薛昌序在《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中赞其“穷华极丽,尽妙罄能”,足以与长安城内的大、小雁塔媲美。经过李茂贞的修筑,4层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后期。
宝鸡法门寺 Baoji Famen Temple
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
法门寺(2张)
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图册资料来源[4]
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达到高潮。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皇宫瞻仰。最盛大的莫过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此次迎请
第一枚佛指舍利
佛骨事先准备了两年,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懿宗皇帝也亲御巡福门城楼迎拜顶礼,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断臂截指以示虔诚。自这次迎骨请佛骨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法门寺在唐代也遭到过厄运,唐武宗在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规模灭佛,史称“会昌法难”。唐武宗曾下令毁掉佛指骨舍利,但此前,寺僧们准备了几件佛指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用以搪塞君命,而把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秘藏起来。
宝鸡法门寺 Baoji Famen Temple
宋皇佛院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清衰败
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棱以雕琢花砖砌成,拱角处悬挂铃铛,微风过处,铃儿叮咚作响,尽显佛家神圣庄严。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向南方,东、南、西、北四正面皆有精美石刻,分别是“浮屠耀日”、“真身宝塔”、“舍利飞霞”、“美阳重镇”,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偏面分别嵌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符文。塔的第二层至第八层均有斗拱、栏杆,自第九层起以青砖拨檐。塔身第二层至第十二层每层各设有8个佛龛,每龛供奉铜佛1至3尊,佛像旁放置经卷函匣,外罩铁网。塔顶以青铜铸造,三片相接成葫芦形,上铸“明万历三十七年造”8个楷字。综观整个舍利塔全貌,塔基边长27米,高1.8米,塔基、身、顶三者相加后的寺塔高为60.25米,巍峨高耸,壮观宏丽。明代隆庆年间修缮法门寺的工匠们曾在地宫中目睹盛装佛骨的宝匣。据《扶风县志》记载:“明隆庆中,塔崩。启其藏视之,深数丈,修制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不过,工匠们在惊诧之余,出于对佛祖的崇敬,并不敢扰动佛骨宝匣和地宫宝物,地宫随后被封闭,在地宫之上建成新的宝塔。
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地震,法门寺塔身向西南方向歪斜,不少佛像从佛龛中跌落地面。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法门寺因动乱一度被攻占,寺院也毁于大火之中。
民国修葺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捐资3万元,又从各方募筹到2万元,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历程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重修法门寺时,曾经有匠人偶然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中国大地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战火正炽,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西安,向其周边逼近,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何况震惊世界的清东陵盗陵案刚发生了不过10年。为了确保地宫安全,主持法门寺重修工作的朱子桥先生立即召集知情人,要求必须立誓保守此秘密,决不让外人尤其是贪婪的日本人知道,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事后证明,这些知情者确实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一诺千金,果真无人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朱子桥等人又将地宫入口重新封闭起来,还对外谎称塔下洞内毒蛇盘绕,根本无法进入。
建国以后
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
如今我们看到的法门寺,实际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建筑风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砖塔也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门寺景(7张)
陕西省全力介入还体现在征地上。2006年10月16日上午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提出,征地拆迁工作,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和广场所需征用的土地,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协调。
2007年4月16日,景区开发建设主体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4]
2009年3月19日,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注册全资子公司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等。历史沿革
编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zNzAzMjA4.html法门寺文化景区宣传片8分钟